刘志伟
(北京市顺义区第三中学,北京 101300)
中考体育是每个初三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考验,由于受到了考试升学等应试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多年来中考体育的训练只重视考试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身体发育,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影响,只重视实战训练,而忽视了综合身体素质培养。在既需要应试成绩有需要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如何对初三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中考体育训练,就成了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难题。
现阶段学生准备体育中考采取的训练形式主要在初三时期进行集中、突击训练,一般学校从学生9月1号初三正式入学开始一直到学生5月中旬参加中考体育都是学生训练的时间阶段。然而在这7个月中又有很多原因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割裂中断。4项最常见的学生中段体育锻炼的原因其中十一假期和寒假约占了5周时间,模拟考试根据各校各区的安排不同约会占据10天的时间,其他原因真生病、请事假、女生特殊时期等,至少会占据学生15天的时间。据粗略估计每名学生无法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大概达到62天,这62天不包括周六日假期。嗯
目前北京市的中考体育共考如下项目,男生:1、1000米,必考项目。2、引体向上或原地正面掷实心球,考生从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3、足球运球绕标志物(以下简称“足球”)、排球垫球(以下简称“排球”)、篮球运球绕标志物(以下简称“篮球”),考生从3个项目中选择一个。女生1.800米,必考项目。2、一分钟仰卧起坐或实心球,考生从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3、足球、排球、篮球,考生从3个项目中选择一个。学生在训练方面多采取专项直接训练方式,训练形式一般为集中训练,一名教师指导一个班甚至一个年级的学生。这种训练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整体的体育中考成绩,但对学生个人而言很难达到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专门训练,身体素质辅助训练几乎为零。
第一、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直接心理动机是为提高中考体育成绩。第二、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好能够得到满分,则对体育锻炼产生懈怠。第三、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考虑办理免体。第四、身体素质情况在免体和满分之间的学生对中考体育锻炼的参与积极性最强。第五、第四类群体易受第二类群体对体育锻炼产生消极影响。
中考体育锻炼将持续8个月,训练内容又相对单调循环,这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个挑战,在开始锻炼一个半月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呈两极分化形式。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对自律能力较强,对参与中考体育锻炼也表现出较好的持久性。
1.设计要点
第一,训练目的为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第二,要尽可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第三,在训练方法上能够时尽可能变化减少循环训练的枯燥感。第四,务必建立对学生的考核和督促机制。第五,教师和学生比例配备合理。第六,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合理安排学生轮转训练。
2.训练手段设计
尽可能应用最新的训练手段、定期变换训练方式,减少学生训练枯燥感的同时,通过多种训练手段全方位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更有利于学生总体中考体育成绩的提高。本文利用的新训练手段有:塔巴塔体能训练、手机运动软件辅助训练、教师视频直播监督训练、物质奖励等。
3.训练时间保障
足够的训练时间是保证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体育中考学生的训练时间往往不是体育教师可以左右的。学生训练时间一定会和学校的整体教学安排相统筹,而学生在假期、课后等自我时间的体育锻炼则体育教师可以用现代化的督促、监督等手段来完成。总之中考体育训练在现实情况中几乎不可能出现过度训练的情况,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从自身学校情况出发发现可利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片段时间延长学生总体训练时长。本文以顺义区第三中学为例,经过学校总体统筹、教师发掘,在11月到5月的正常上学时间内保障了初三学生如下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每天早一小时体育锻炼(年级集中),2、每周三节体育课,3、每天第8节45分钟。
初三学生寒假期间体育寒假作业的了置内容。为了督促学生在放假期间完成训练,教师利用信息手段建立了家长群,每天学生的训练情况,家长在群里汇报并拍照或截图上传。由于体育锻炼关系着学生体育中考成绩,因此多数家长对此项作业十分重视,作者认为这也是在寒假期间学生体育成绩没有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三、体育课训练计划示例
热身4分钟:以跑步和拉伸为主。跳跃力量练习:10分钟,以各类跳跃运动、Tabata(配合音乐)训练为主。上肢力量练习:10分钟,以负重练习和Tabata(配合音乐)训练为主。技巧项目训练:10分钟:球类练习(前期时间较短,中后期开始增加训练时间)。耐力跑训练:10分钟。放松与总结:1分钟。
每节课的练习采用循环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各项目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四组,项目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四个练习站分别为:跳跃、力量、技巧、长跑。四组学生在各自练习站的场地,循环练习,一节课为一个循环。在学生练习中,教师根据情况巡回指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班级容量大学为30人,分为四组,所以前2次课程在组织上需要教师花费一部分精力,从第三节课开始,基本能够达到学生自学自住的训练效果。
体育成绩的变化是训练效果的最直接评估,作为运动训练的附加效果,本文还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记录。
对学生10月和12月、3月和12月,三次立定跳远、身高、体重,三个基本素质的差额平均值。学生在这段期间平均增长身高,1.37厘米,其中10~12月平均增长1.26厘米,大部分初三学生还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至于身高的增长速度能否和中考体育锻炼强度增加相关联无法得知。在两个差值里学生体重均有所减少平均共减少1. 4公斤,学生体重的减少和体育锻炼强度的增加有着必然联系,一般来讲,体重的减少是体育表现增强的信号。学生立定跳远的差值均为正数,说明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持续增长,平均增长8.29厘米。必定跳远第1次差值高于第2次差值,这也符合体育锻炼的一般规律,由不训练到训练再到长期训练,成绩增长的速度是逐渐递减的,但8.29厘米的平均增长值明显高于北京地区平均水平。
同样是12月与10月、三月与12月的差值,跑步、球类、技巧、总分,4个指标在两次差值比较中均有所增长,这说明跑步、球类、技巧,这三项的项目特点能够通过训练保持学生成绩持续增长。两次差值之和,,跑步类共增长1.63分,其中第1次增长幅度大于第2次增长。在球类和技巧两项中,同样是均有所增长但相比其他项目,增长幅度相对平均第1次和第2次的增长幅度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以上三项总分的增长同样呈现了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没有明显变化的趋势。
通过7个半月的持续训练,对学生在测试和模拟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整体中考体育运动成绩有着明显增长,分析原因和训练,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合理的锻炼计划和严格的执行,初三学生的体育成绩能够从10月份至中考体育之前保持持续增长。
2.训练计划的制定,务必对时间、训练内容、学生心理进行充分分析,尤其是在训练时间上务必有所保障。
3.需要为学生在寒假期间,留体育寒假作业,为保障完成质量需要学生家长负责监督学生完成并及时上报给老师。
1.对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做好动员,除极少数学生外,通过7个月的训练,中考体育成绩一定能得到持续、大幅度增长,因此不鼓励学生进行免体。
2.对于体育课的训练安排,建议将训练内容安排得尽可能的充实,让学生分组、循环练习,以便增加学生的训练量。
3.训练、体育课的组织,纪律要严明,养成学生守时、自助锻炼的习惯,以增加训练效率。
4.训练内容建议采取新的训练形式,如Tabata(配合音乐),也可利用手机运动软件的优势,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新鲜感。
5.寒假期间务必为学生留训练作业,并协同家长一起监督完成,避免寒假期间训练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