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如 大连艺术学院
古筝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其独特的弹奏技巧在历史长河中被传承下来。近年来,有许多文章涉及对古筝艺术及其弹奏技巧的研究。各个古筝流派,在演奏风格和技巧方面存在许多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必须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深化对古筝流派继承与发展中各项关键环节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古筝不同流派的弹奏风格及演奏技巧进行梳理,明确各个古筝流派的差异,希望有助于对古筝流派价值体现和传承发展的理论研究。
近些年,古筝得到很多人的认可,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筝流派所具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内涵。古筝诸流派具有多元性,具体体现为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独特的音乐风格、诸多演奏技巧等。这些特性正是古筝流派的价值体现,也为今后古筝流派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对古筝流派价值传承进行研究,要先对古筝的弹奏技巧进行分析。纵观古筝的发展史,不同的古筝流派可以按照地域划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由于地域存在差异性,各个流派的古筝艺术韵味各不相同。
南方地区的古筝风格大多具有沉稳、安详、感情细腻且丰富的艺术特点。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南方多河流,有丘陵、山地等不同地貌,且草木繁茂,气候温暖湿润,所以便造就了南方古筝秀气轻柔的艺术风格。同时,南方人的发音婉转含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筝的旋律。南方地区的古筝流派有较多级进被应用在音乐旋律上,如“大二度”“小三度”这种迂回渐进和循环的演奏方式属于常用方式,其演奏旋律线也多为波浪状,因此,南方地区的古筝音乐风格清新、优雅、活泼、跳跃。南方古筝流派中的潮州古筝风格较为流畅和华丽,旋律比较委婉、文静,曲调更偏向于细腻,在弹奏手法上,常用左手式,将“勒弦”等加花手法与“弹按尾随”等润饰手法结合在一起。而客家古筝流派受其浓厚的历史文化的影响,演奏风格更为中正,更为秀雅而明丽,其对滑音的音程处理,使古筝音质听起来更为悠扬,余音绕耳。
北方地区的古筝流派以河南古筝为主,旋律曲调具有强烈的歌唱性,曲子的风格也更为雄壮豪迈。在旋律的选择上,河南古筝流派经常使用五度甚至六度的大跨度,虽然整体较为淳朴流畅,但其仍能彰显顿挫和雄壮的气质。若从地域发展角度来看,北方地形平坦,年光照时间长,气候寒冷干燥,使得北方人的性格豪迈粗放,充满热情。所以,北方古筝流派旋律现多为大起大落、有强烈的上下波动的形式。河南古筝流派常用的演奏技巧有游摇、慢滑和急颤等,兴奋之时犹如草林震动、大汉引吭高歌;悲切之时又呜咽低鸣,很好地将感情与旋律融合在了一起。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人们的性格爽直、喜欢“开门见山”,因此西部地区古筝流派声音洪亮、爽直诚恳,但不乏丰富的情感。例如,陕西古筝流派是西部地区古筝流派的主要代表,曲风既细腻又不乏激越进取,委婉中包含着悲怨,慷慨急楚。
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新老古筝流派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差异,衔接环节只要出了一丝差错,便会对古筝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对于新兴的古筝乐曲,我们需要坚守传统古筝流派价值体现的原则和主题,注重古筝的规范性和宽泛的现实特征。虽然当前学习古筝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古筝也是一种容易上手的乐器。但古筝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传统典雅和韵味,这是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赋予它的。古筝乐器创作者往往能够通过各种手法技巧的合理配合,灵活运用来自民间的古典乐曲,充分展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等。这也是古筝具有强烈地域感的重要原因。因此,新生的古筝流派应当立足传统价值体现,立足地方文化,通过不断提高的弹奏技法,赋予古筝价值体现与传承的时代面貌。
综上所述,古筝流派价值体现与传承需要明确不同地区古筝流派风格和技法的差异,充分研究其背后的乐理机制和审美机制,同时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古筝流派价值体现与传承的路径选择,才能为以后的古筝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