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璟宁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赵孟頫提出的“作画贵有古意”,其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样,以古人技法为标准,这个“古”指的是宋朝之前的绘画传统。他认为在魏晋和唐朝时期的绘画书法作品中包含着传统精神,值得借鉴和学习,南宋之后的书画过于写实,缺少意境和个性,所以他要改革。“古意”中的“意”是意趣、意境,不同的人才会有不同的意趣,不同的意趣也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在书画中要将个人的主观思想融入作品中,作品才有个性[1]。
赵孟頫在《清河书画舫》中提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他还用唐朝和宋朝绘画作对比,并认为唐朝人作画虽然绢素粗厚,但墨色都浸透到绢素中,将人物神韵体现出来了。宋朝的绢素较轻,而作画者的粉墨是涂上去的,少了神韵。
赵孟頫善于画马,他比较推崇的画家是唐朝的曹霸和韩干,曹韩两人画马,都是先观察马的神态,然后作画,所以画出来的马不求形似,用简洁的笔法,在形态、眼神上加以点缀,使马的神韵得到了体现。
赵孟頫的“古意”还包括吸取前人的特长,然后加上自己的创新,他的山水画在技法上就吸取了唐朝李思训、董源、顾恺之的经验。
由此看来,赵孟頫的“古意”是指要继承晋唐北宋时期画家的优秀传统,包括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讲究神韵的技法,独特的意趣和意境:含蓄蕴藉、典雅简淡等。
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主要是自南宋以来,画家们在绘画时过分强调形似,花鸟画连每一片羽毛都逼真,这样烦琐艳丽的画面,反而缺少灵性,在意境表达方面少了传统的留白,违背了中国画的美学宗旨。而赵孟頫提出的“古意”,力求画面萧散简率,给观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这种理论目的在于托古改制,树立新的画风。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家思想等,这些思想包含了对宇宙观点认识、人与自然相处之道、个人的修养、对世事的看法、画家应该有一颗宁静淡泊的心,只有不断提升个人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冷静地观察事物,表现大自然和一切生物的美。魏晋和唐朝时期的书法家、画家都具备这种特质,山水画家将自己融入了大自然,画马的韩干拜马为师,日日和马在一起,正因为这份执着,他们才会有不朽的作品问世。
赵孟頫提出“贵有古意”,并形成了元代绘画简淡古雅的风格。赵孟頫以简明率真的绘画风格和各具特色的绘画手法,把中国山水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简率潇洒的画风相比院体画的工整浓艳的绘画风格,更有利于画家主观情感的抒发[2]。
赵孟頫秉承晋唐时期那种淡雅、古朴的艺术思想,摆脱当时画院习气的刻板、工谨,同时以北宋元代文人绘画中的“简率”来诠释“古意”论,使“古意”论更好地表现高逸的品格和意境。
赵孟頫的“古意”既学习了古人的笔法,又表现出文人的气质,有着古雅中和之美。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绿水青山的代表作,是赵孟頫在济南任官四年后回乡为友人周密所作。周密先生为济南人,靖康之乱后南渡落籍江浙。画面上是山东济南北郊的鹊华山和华不注山的风景。此图写济南郊野,画中汀渚溪泽,地势开旷,布置以牛羊渔舟,平远的大地上出现两座山峦,充满简朴宁静的气氛。这幅画既有“古意”,也有创新。古意主要体现在地面与水际的画法,有董源《夏山图》的笔意。但在山脉皴法上,又是赵孟頫独创的“荷叶皴”技法。在色彩设置上,是深绿和浅绛相结合,既清雅又温润[3]。
这幅画虽然表现的是北方景色,却具有江南水乡的意趣,这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想法诉诸笔端的结果,正如董其昌题跋中所说:“这幅画追求的萧散简率,完全脱离了董、巨窠臼,直接右丞。”这幅画有董源的技法,但超越了董源、巨然,画面上的萧散简率,和南宋的刻画形成了对比,超脱宁静,田园牧歌般的美,更突出文人情趣,从而更好地对周密的祖籍加以赞颂。画中山峦沙渍用披麻皴,不做刚劲粗豪之笔。用笔潇洒自如,笔墨趣味十足,在水墨中赋以青绿,别具一格。董其昌题此图“瘐右丞北苑二家笔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细秀之作中有简率的意味。
提到赵孟頫的画,首先会想到他画的马,《浴马图》就是他的代表作。这幅画中,在垂柳梧桐之下,碧波清流之上,共有九个马倌在为十四匹骏马洗浴。这九个马倌,有的刚来,有的正在给马洗浴,有的已经完成在休息,而有的已经骑上马准备离开。画面中,马倌各具形态,马匹也各具形态。正在工作的马倌十分投入,而已经完工的却显得轻松安逸;刚来的马匹神情疲惫,正要离去的却精神抖擞,正在洗浴的马匹和马倌较劲,从眼神可以看出,它们很不配合。
从布局上看,图中的马和人动静搭配得当,刚来的、正在洗浴的、已经完成的,被排列得错落有致,使画面更加生动有灵性。在用色方面,作为背景的梧桐和柳树是青绿色,马倌分别是红色、青色和白色,马匹的颜色和马倌相似,但搭配巧妙,在视觉上没有冲突。
在技法上,画面上的马倌形象圆润,有顾恺之的痕迹,马的形态有韩干、李公麟的特征,山水画面有董源、李成、郭熙的特点,但其并非完全照搬前人的技法,无论是人物还是马匹和山水,赵孟頫都比前人更加简率。
赵孟頫的古意理论对他的家族后人、弟子、元代“四大家”及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赵孟頫“古意”论的影响之下,元代很多画家越来越支持“董巨”画派,他们不再延续南宋的风格,而是追随五代董源、巨然绘画的笔法和思想,“元四家”便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也是将“古意”论吸收运用得最好的画派。他们还继承了王维的笔墨,展现淡雅、简率之风。董源在画山水上有其出彩之处,并且在人物、花鸟、走兽等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但是在五代到宋初这一时期,人们并不十分推崇董源的绘画风格。北宋米芾对董源的画给予很高的评价,元代赵孟頫及“元四家”对他的画亦表示了很高的重视。王时敏曾说:“元四大家皆宗董巨,其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处,总非时流所可企及。”因此可以推断,元代山水画主要还是以“董巨”为根源的,赵孟頫继承并发展了“董巨派”的画风,提出的“古意论”将元代绘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4]。
“古意”论大力推动了元代文人画的进步,元初山水画受南宋的影响较大,而南宋的山水画由于受到社会动荡、国家灭亡的影响,大多充斥着紧张恐惧的意境。元代的社会较为稳定,赵孟頫的“古意”论也是文人画进行改革的开端。
明朝的文徵明在书画上一直将赵孟頫当作临摹对象,在题为《湘君湘夫人图》中,文徵明详细地描述了他作此画的缘由:“余少时阅赵魏公所画湘君湘夫人,行墨设色,皆极高古,石田先生命余临之,余谢不敢,今二十年矣。偶见画娥皇、女英者,顾作唐妆,虽极精工而古意略尽。因仿佛赵公为此,而设色则师钱舜举,惜石翁不存,无从请益也。”这段话可以看作文徵明提倡“古意”的社会原因。文徵明自称此图是仿赵孟頫和钱选的,其实他所仿的不是形迹上的临摹,而是精神上的追寻。
近现代画家张大千在创作山水画时,也受赵孟頫的影响。张大千的青山绿水有华美的装饰气息,设色典雅,笔法细腻,他的《临赵孟頫秋林载酒图》体现了其精心研究古人笔墨后一种集大成的功力和超越古人的智慧,这种效仿和临摹往往是托古的创新,是以古人的意境和构图实现各种皴法与敷色的探索。
赵孟頫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物,没有像其他南宋遗老遗少那样采取隐居的方式,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提出的“古意”理论,不是简单地模仿古人,而是崇尚古典精神,从而使中国绘画在元朝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