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水林
(邯郸冀南新区花官营乡中心小学,河北 邯郸 056001)
引言:现代素质教育环境中,应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音乐媒体,能够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互作用,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来提升教育水平是非常有效的。音乐作为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其本身具备非常独特的文化内涵,能够凝结人的情感,创造独特的已经,唤醒人们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还包括对学生共情能力的培育,用音乐媒体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情感、升华文章主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媒体,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具有文艺气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也忽视了文学作品中对思想感情的深度剖析,这也限制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中,利用音乐媒体调节课堂教学的氛围,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而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也逐渐被激发出来。同时,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字情感,此时配合音乐媒体的相关素材,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的酝酿情绪,从而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由此可见,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非常必要的[1]。
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成熟的逻辑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音乐媒体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二者得到深入结合,而学生的情绪也能够被充分调动。如在《找春天》的教学中,为使学生体会到“春天”的气息,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为学生创设了音乐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基础。《春天在哪里》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而且节奏欢快,营造出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找春天》与《春天在哪里》之间的联系性较强,学生在聆听这首歌曲之后会想要参与到快乐的探究活动之中,此时教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收获知识,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助益[2]。
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要使学生能够从文字中解读情感,使学生可以自主地从情感中得到知识的反馈。音乐媒体自身带有较为强烈的情感因素,教师依照课文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歌曲,能够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在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内容中,也包括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所以教师利用音乐媒体来引导学生个人情感的方式非常有效。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学生并未亲眼见证过开国大典,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网络中预先准备了相关视频资源,并在课堂中播放出来,视频中的影像并不是十分清晰,但随着国旗升起所响起的国歌,让学生们肃然起敬。国歌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每一个中国人在听到国歌时都会内心触动,教师利用音乐媒体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时也非常认真。这种情感方面的带动是音乐媒体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感染着学生的个人情感,所以教师要重视音乐媒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音乐媒体的实用价值[3]。
教师常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陷入知识教育的固有模式中,知识教育并不是错误的,但一味地知识教育却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产生限制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发展速度较快的黄金时期,如果教师未能采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音乐自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与情感性,能够使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想象空间,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用音乐媒体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音乐与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融合。如在《望庐山瀑布》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并没有看到过真实的瀑布景象,单纯依靠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一景观,学生内心的情感并没有完全的激发出来,此时教师在图片展示的基础上搭配《高山流水》的音乐素材,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互动中充满想象元素,就可以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为深入。
结束语:在现代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并有益于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化元素的融合,利用音乐媒体的多重优势,充分发挥音乐素材的人文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包含充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