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杰
(邢台市二十冶综合学校,河北 邢台 054000)
当婴儿脱离母体,伴随着第一声啼哭来到五彩缤纷的人间,这是人生与世界的第一次对话;当老人病卧床榻,奄奄一息地向儿孙交代后事,这是人生与他人的最后一次对话,生命的本质是对话,它贯穿人的一生,像影子一样与我们形影不离。
对话就是沟通。它是连接人们心灵的纽带,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鸽,是教学原野中灿烂的花朵。对话教学如此之美,让我如痴如醉地享受。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抑制甚至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失去了批判意识,只能被动接受,丧失了改造世界的动力。而将对话理论应用到教学领域,是以思想自由、平等交流为前提。
我在教学《狼和鹿》一课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片段—
师:在狼和鹿两种动物之间,你们更喜欢哪种动物?
生甲:鹿!因为鹿美丽而温顺,活泼而可爱。
师:真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对鹿有如此深刻的理解。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温顺而可爱的鹿。
生乙(迫不及待):老师,我和你们的看法不同,我更喜欢狼。
师: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乙默默无语,似乎还没有想到充足的理由,理亏似的低下了头。
师:你是个勇敢的男子汉,敢于提出和老师不同的看法,让我们为他的勇敢而鼓掌。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获得不同的感受。你的想法虽然与众不同,但却同样的精彩。好好学习课文内容,你会找到喜欢狼的理由。
一种平等、民主、互动、激励式的对话教学模式如一缕带着花香的春风迎面而来。在平等的对话氛围中,教师认真地聆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授道者,而是学生心灵中的朋友;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课堂也不再是令人压抑窒息的狭小空间,而是充满浓浓亲情的温馨家园。
厌学是很多学生的通病,是一个令很多家长和老师头痛的问题。我认为:鼓励式的对话是帮助学生摆脱厌学阴影走向乐学光明的一种有效方式。熟悉篮球的朋友都会发现:球员得分之后,通常也回防最快。按照常理来说,球员完成得分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本应回防较慢,而现实却恰恰相反,这是为何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球员完成得分任务,为球队立了功,心里充满了自豪的成就感。动力从心而生,回防自然就快。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心里也充满成就感呢?我在教学《“这条小鱼在乎!”》一课中进行了尝试。
师: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假如我看到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狗,
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看到一只饥饿的小猫,
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甲:假如我看到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狗,我会把它抱回家,给它洗澡,和他做朋友。
生乙:假如我看到一只饥饿的小猫,我会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分给它。
师:你们是善良的天使!小狗和小猫遇见你们,是上帝恩赐给它们的幸福。
生丙:假如我看见一头受伤的狮子,我会为它包扎伤口。
师:你是一位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驯兽师。
……
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恰如其分地鼓励式对话激发出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被激发,就像火山爆发喷涌而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灵丹妙药,而欣赏学生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无疑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面对文本常常是走马观花,只了解梗概不探寻内涵,与文本对话是一件望尘莫及的事情。所以说,只有让学生快乐地走进文本,用心灵去欣赏文本,用情感体验文本,用生命去感悟文本,才能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得到刻骨铭心的认识。我在《“这条小鱼在乎!”》一课中做过这样情景体验。
他也弯下腰去,捡起一条条小鱼,把它们扔到海里去了。
师:请大家找出句中的动词。
生甲:弯、捡、扔。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找的完全正确。你会做这三个动作吗?
生甲:当然会。(一边回答,一边利索地完成了三个动作。)
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救了一条可怜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实在是太多了,它们已经奄奄一息,我们共同救鱼好不好。
学生齐声回答:好。
所有的学生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他们兴致勃勃地弯腰、捡鱼、扔鱼……一次又一次,从不间歇。
师:感觉怎么样?
生乙:累。(有些学生已经气喘吁吁。)
师:做一次容易,做很多次累。小男孩在一望无际的海边,面对成百上千条被困的小鱼,一次又一次地弯下腰去,一次又一次地捡起小鱼,一次又一次地扔向大海……此时此刻,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生丙:他非常有爱心,不怕累,坚持救鱼。
生丁:小鱼成千上百,他虽然很累,但从不放弃。他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戌:他很善良,在他的心中,每一条小鱼都有宝贵的生命,他每一次扬起手臂就救起了一条小小的生命。
……
正如孙建锋老师所说: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他同时还是一种体验。对话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与文本进行灵魂的碰撞,在碰撞中表达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感受中缓缓地释放自己最真诚的情感,在情感中品味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论著《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做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对话教学的重大意义。如果把对话教学看成一条光明大道的话,我才刚刚起步;这条路没有尽头,我会风雨兼程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