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婧
(江西省乐平市礼林镇牌楼小学,江西 景德镇 333300)
故事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以其趣味的内容、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哲理与丰富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生动展示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故事中富含的道理与价值观念以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传达,可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感受能力,帮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知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初入学校,小学生在语言体系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语言的学习绝大部分是从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而小朋友正处于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如果能在这时充分运用这个条件,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开发小朋友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好奇心,那么将会带来极大的效果,而故事教学法就恰好能够做到这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尚未掌握过多的词汇,对语言的使用和对事物的描述缺乏训练,如果教师单纯地采用讲解语言的方法,那么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小学生较为熟悉、简单的语言,通过讲解故事的方法,并运用形象生动的表情、有个性的语言,来传达语言,帮助学生学习语言。例如,教师在教授《白雪公主》这篇故事之时,可以用生动贴切的语言对故事进行描绘,并在讲述的过程中尽量补充完整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把握其整体性,有完整的情节。这就能够让小学生在听讲时,借助生动的故事,听取教师的语言,逐步学习语言,接受语言环境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角色扮演教学,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诠释其中的人物角色,增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力。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提升整体语文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授《坐井观天》这部分内容时,我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适时地引导他们思考,提升整体故事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讲授故事。我运用多媒体展示这节故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划分角色。我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划分小组,并让其扮演青蛙和小鸟的角色;再次,适时引导。我对学生说:“假如你是青蛙或是小鸟,你如何结合上下文,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诠释文中的角色呢?还可以设计角色的表情和动作,从而让自己扮演的角色更加丰满!此外,你们可以编写后续的故事!”接着,巡场观察。我会适时关注学生的扮演动态,并适时地予以指导,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展示教学成果。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我询问学生:“哪个小组上台表演?”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我们小组!”小陈扮演青蛙,而小寓扮演小鸟。青蛙傲慢的仰起头说:“我每天都在井底看天空,难道我不知道天空有多大吗?”小鸟恳切地说:“天空特别大,而且无边无际,不信你出来看一看!”青蛙跳出进口说:“天确实太大了。”在学生表演完毕后,我询问学生:“你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小洛站起身说:“我们应该具体实践,证明事实的正确与否!”通过运用角色扮演法讲授这堂课,我让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感知体会文中的内容,并鼓励他们续写故事,增强其思维创造力,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既是学生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故事为载体,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身精神境界,提高人文修养。
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我会通过让学生自主讲故事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我以多媒体图片“一张青蛙坐在井里看着天空”为导入,并问学生“青蛙看到的天空和我们看到的天空一样吗?”让学生在讨论中打开想象思维。之后鉴于文章本身就是寓言故事,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我会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参与文章的阅读,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鸟和青蛙,以他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亲身感受故事的寓意。比如说,青蛙(学生A 扮演)说:“小鸟,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学生B 扮演)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最后我再根据学生的理解,告诉学生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可见,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精髓,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展示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