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观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2020-12-07 06:54:13刘天才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文化观中华文化中华

刘天才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121)

自从“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发表了大量重大讲话和指示。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论述,习近平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并着重论述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按照教育部工作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断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工作理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传统文化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像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不仅保留了中华民族优秀基因,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兼收并蓄为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的中国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是我们民族的根本,无时无刻不在指导每一名中国人的行为规范。丢掉了这个根本指导原则,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将犹如无根浮萍漂泊无依、价值混乱、行为失范,将会失去文化认同的思想根源,失去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和谐共生、重义轻利、仁民爱物、致知格物、知行合一等中华文化优秀文化思想的精粹,在今天依然展现出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和实践力,作为时代精华继续给中华民族提供思想动力,也指引着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继续引领中华文明走向高光时刻。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卓越的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充实着这座文化宝库,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等等,无不昭示着中华文化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和生命力,无不显示着中华文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韧性,同时彰显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奋发图强的文化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沉淀,凝结成独特东方气质的文化体系,最终提炼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开放包容、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源泉。

二、科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一)合理批判继承

中华文化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必然与滋养她的社会环境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受到当时社会现状的影响,也会深刻反映同期社会生产力状况、技术成果、阶层认知等方面的社会现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开放、进步的元素在实践检验中,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处事方法。而那些消极、腐朽,只会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禁锢文化进步的糟粕,逐渐被淘汰和抛弃。总书记指出“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更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采取合理的批判的继承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其中的优秀部分继续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发挥新的活力,而对于束缚、阻碍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落后因素,要坚决果断的抛弃。

(二)进行创造性转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是在于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造性转化即是指“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总书记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确对待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需要在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同时赋予其新的特点,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深化创新性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源源不断的注入新元素、新概念,在此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总书记指出“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都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正如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三、传统文化观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锤炼道德品格修养、开展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方式。思政课教学承担着坚定学生社会主义理念,提升其政治素养、文化道德品格的重要使命,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和紧迫,对于树立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观将中华传统文化观进行了梳理和诠释,并对其进行了思想升华,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同样具有教育意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作为支撑,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提升思政课的感染氛围和文化视野;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开辟新的工作路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养、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一)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这对于开展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难道,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需要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与结合。新媒体技术时代下,结合传统文化观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研究领域可利用大量视频、图像、文字信息。海量数据信息更能全面反映更广泛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直观地、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的教育方案,使得整个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效果更加明显。高职院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指导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保障本校思政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观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二)更新了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教师要主动学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更好开展思政课教学。传统文化观开辟了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新天地,同时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传播的良好途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使用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认真学习新理念,进而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总书记关于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论述,同时还要把传统文化观等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去,在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辅导员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观作为自身工作领域的延伸,通过研究掌握学生的生活行为和思想状况,从而进一步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青年学生思想的不确定性较强,对于外部事物充满幻想,在一些涉及价值观问题上存在取舍不定的犹豫等现象。及时发现并给与正确的指导,形成正确的干预,使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以便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3、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修养水平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库,更是中华儿女开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新征程的力量最终来源,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掌握民族文化的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未来民族复兴的成败。今天,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传承力度明显偏低,今后的思政课教学应加大传统文化知识的篇幅和深度。总书记在系列讲话、文章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况和论述,值得每一位在高校学生品读,其中饱含的敬民思想、修身理念、笃行认知、劝学精神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学生修身立命的根本。

猜你喜欢
文化观中华文化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08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4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