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泽奇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就目前来看,受新媒体革新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也进一步推进。在高职院校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时,其在教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推动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应当立足于新媒体带来的教育环境变化,结合当前自身在教育上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以达到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教学模式守旧。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和政治性比较强的学科,教材内容相对也比较深奥,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也比较强。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高职思政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整个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都是一些空话,这些教学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不具备较多的现实意义。
(二)未分清教学主体。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师一直都是课程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向学生传达知识点的任务和责任。但因为受传统思想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很少会同学生就教材中的理论和一些社会热点、时事政事去讨论,课程教学缺乏互动性,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无法得到体现,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在课堂中发挥出来。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状态中,部分学生可能会直接放弃思政知识的学习,只是在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机械性的去写作业、记笔记、完成考试任务。
(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传播知识只是一个过程,教师传授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看本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事物的思维方式,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一切围绕学生来开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考察教师业务能力的标准是教学效果,而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变,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传统课堂的手段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黑板和粉笔,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延续至今,有许多学校还没有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手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单一的教学手段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有个性的,枯燥单一的课堂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一)创新教学理念和思维。纵观高职院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其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理念和内容的滞后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思政教师应当立足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技术,为高职在校生提供更好的思政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营造好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思政知识的初步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思政知识和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自己意见和看法进行结合,最终获得自己的独特见解[1]。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要有网络思维,要加深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认知,在教学中逐渐用新观念替代旧观念,增加思政教学中的现实性和趣味性,以此来推动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发展。
(二)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对高职思政课来讲,其涉及到的内容教育广泛,不仅包括了时事政治、社会新闻,同学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向学生传输下一堂课的教学资料,或者是一堂课教学完成后学生需要复习的资料,在学生接收完资料后,也需要及时借助线上的多媒体平台向教师做出相应的信息反馈。同时,为保证思政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和教学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个思政知识学习群,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这个学习群进行深度的沟通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学习群,深层次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这也属于思政教学手段的一种创新模式。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对高职院校来讲,其在借助新媒体展开思政教学时,应当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以便准确的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由于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上具有复杂性、不安全性、不准确性和不稳定性,为确保思政教育中用新媒体采集到的所有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度,对思政教学进行科学的管理就尤为重要[3]。对此,高职思政教师在应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要先对校内的舆论内容和校园文化进行严格把控,借助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新媒体传递的信息进行制约,从根本上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确保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同思想政治有关的最新信息,还要保证信息的“文明”、“干净”,不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者,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立足于当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借助新媒体技术对思政教学进行创新,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