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2-07 10:21:31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园镇郭滩学校,宁夏 中卫 755000)

一、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营造独立民主课堂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学生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人,为学生营造思考数学问题的氛围,这也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通过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开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思路的引导,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例如 :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小数是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的情境,买一本童话故事书要 6.75 元,买一本数学计算书要 9.69 元,那么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然后引导学生采取课堂上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学习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收获知识。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兴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非常乏味。这个时候,如果教师为学生引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贴近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奥妙,同时还能够喜欢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且主动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 :学生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感知圆柱体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则会出现很多特殊的情况,比如说游泳池,无盖垃圾桶,等等,这样的圆柱体在求侧面积的时候只需要进行一个底面的计算,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应用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比较喜欢玩游戏,尤其现在网络环境发达,使学生对于网络游戏比较喜爱。教师可以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模拟游戏中的人物和情境。有一个圆柱形状的鼓,它在释放技能时,这个圆柱鼓会扩大一倍,1 秒钟过后恢复原状,它是怎么做的呢?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讲的圆柱体积V=Sh,通过变化它的底面积或者高度,来实现它的体积增加或者减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打开思考的大门,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主动思考问题,牢固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教师刚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复,黑板上已经出现了解答问题的全过程。此时学生会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有耐心,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学习,避免学生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为学生解答疑难,这样只能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无法高效率地掌握课堂知识。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让其主动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深入掌握数学内容。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这节课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个问题:巧克力奶里面的巧克力与牛奶的比例是2 ∶9,现在有440g 巧克力和280g 牛奶,能生产出多少巧克力奶?教师让学生独立计算这一问题,从中找出学生的不足,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精心的准备,经过长期的坚持努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思考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长期的锻炼中学会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进行独立思考,最终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才能够逐渐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