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萧山第十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1200)
随着新课改的推入,培养四有青年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核心之一,学校要发挥其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道德情操。而在约束高中生的言语行为当中,班级管理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班主任必须要抓好这一管理环节,再次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班级之中获得价值肯定,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温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不少的研究案例表明,大多数班级管理者认为高中生正值青春期没有成熟的理性思维,无法进行自主管理,因此多是采取权威型的教育方式,几乎成了“一言堂”,班主任全权管理学生。这实质上并不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就需要班主任营造民主氛围,打造民主和谐班,带动学生一起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与团结。
比如,让班级中组织学生轮流当班干部,在高中,劳动委员一向难以管理班级卫生,许多学生都不在意劳动委员的人员安排,如果实行每人轮转制当劳动委员,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当班委的责任感和耐性心,同时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加以支持和鼓励,使学生能够换位思考,顺利推进班级日常管理事务进度。这个活动的举行不会忽略任何一个学生,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们更加乐于参加班级事务。让学生切身体验当管理者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公平轮转,给每个学生机会去参与班级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能力,并且学生明白其中的不易之后,也会更好地理解教师平时的压力,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促进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
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行为活动等各方面都还未发育成熟,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年龄特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轨迹。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学生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从而完善德育教育的目标。对于实现学生的德育教学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通过多样化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可以开设主题活动,以此来加强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比如,在感恩节前,可以开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家长之间的感人瞬间,利用PPT 为大家播放一些感人的案例,再比如可以播放感动中国中的一些人物事迹和案例,例如“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森林救火凉山消防队……让学生体验这些人物传递出来的情感和精神,为学生带来沉浸默化的影响。还可以在清明节的时候,组织缅怀先烈的活动,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去祭奠先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浓烈的爱国之情,让学生将个人与国家之间相联系,培养其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教师应该适当地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组织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启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远长久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作用也十分的重要。孩子一般都是有样学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与家庭的影响非常密切,不同的家庭会影响孩子形成不同的“学生”,因此,对小学问题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必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家庭情况,家长应该和班主任站在统一的战线上,帮助问题学生更好地成长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目标,所以家长有什么问题或者是意见都应该在私底下与班主任及时的沟通交流,使学生更易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不断提高道德水平。
比如说:对于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应该多和问题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每周定期或不定期与问题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报告问题学生在校一周的表现和情况,并且教师也需要适当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改善一部分传统恶劣的教育观念,比方说一些家长秉信孩子不打不成才,这样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将学生在校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情况及时地与家长反馈,这样做既能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也有助于学生在离校回家之后,家长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家长多多疏通交流,要及时将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家长也要做到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使学生在双重作用下健康茁壮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和行为特征。
总之,在班级德育管理之中,班主任必须管理有度,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营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以班级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发挥班集体的力量,以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