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020-12-07 10:21:31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赣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

引言: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柱,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批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过硬的职业人才。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迁,企业对职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中职学校的语文科目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语文科目核心素养一般。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立足于课堂,提升学生兴趣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板书配合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中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阅读兴趣。

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古诗、文言文的阅读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是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故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诗歌、散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跟着配乐一起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较为晦涩难懂教师如果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短期内记住相关知识,但并不能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拓展,毕竟学生听不懂老师所说的,就更不能对文章产生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组成小组,采用接龙的方式,将文言文的语言先尝试自己翻译,用白话文轮流复述故事情节,若有不足之处,可以让同桌进行补充。

二、借助微课拓展教材外延,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微课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其所具备的形象、生动、科学等特点,将传统教材诸多缺陷加以补足,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并且微课教学模式还可以将声音、图片以及文字等诸多要素加以整合,为学生构建既生动又有深度的语文课堂。

比如说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由于学生们对于林黛玉的认识与了解较少,因此对于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无法做到深刻的体会,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为学生进行分析与讲解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比较低下。因此教师选择为学生们播放微课视频,比如说《红楼梦》电视剧,从而为学生们直观地展示林黛玉的视频片段资料,让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林黛玉这个人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凄惨爱情故事进而对林黛玉的印象也会获得显著的加深。然后再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们对于课文中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对人们个性的束缚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三、了解作者使文化与作品相融

中职语文的教材内容是由教育部专家层层筛选得到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教材中的文章内容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符合学生成长的作品。每简作品必定都饱含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时代基调,教师在对文章进行讲解时,要注意深挖其中的传统文化痕迹。教材中那些或华美、或质朴的词句都是在当时某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诞生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细品其中的内涵。因此,笔者认为若要将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穿过时间的河流,走到文章所描绘的背景年代,再从中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精神内涵、文化信仰等想来必将别有风味。所谓文章背景,不仅包括作者生活的历史社会背景,还包括作者一步步的成长经历等。只有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事件,才能更好地从背景出发,理解文章本身所蕴含的魅力。只有这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才会变得更高,才能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例如,在进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查找蔡元培先生的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对学生进行介绍。只有学生更好地了解蔡元培先生所在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文章中“兼容并包”的思想。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作者,才能真正理解其作品,并对其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有所领悟。

结论: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要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教学理念的改变,这是根本的改变,也是决定具体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将学生职业技能相关内容引入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总体素质,为学生就业、择业,未来长久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