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0-12-07 10:21:31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五小学,江西 赣州 311400)

小学生在课内阅读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在课外阅读中,通常会以整本书为主,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对整本书教学的重视度,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视野才会不断拓展,其认知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才可以让学生从小具有规划阅读的能力,并将阅读中汲取的知识用于日后学习及生活中,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并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第一,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本就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课程,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老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书籍的阅读之后,学生能有充分的机会对作者如何对事件、情感的描述进行感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还能够促使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这将能为学生口语交际、写作等水平的提高奠基。第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能在完整故事情节与写作逻辑中打开思路,并主动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分析方法,还能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第三,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对阅读作品形成独特的见解,并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促使自身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可以促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

第一,老师不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目前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阅读教学中,深受应试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比较重视对单篇文章的教学,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度,对其重视度不高,这将会局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第二,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小学生在初对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的难度较大,这就要求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但目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仅局限在学生自己课外阅读方面,老师并未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跟踪与指导,也缺乏评价,单一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局限了学生的发展。第三,学生缺乏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样学生在不断获得阅读收获时,其阅读兴趣会越来越高涨,这样才可以形成良好习惯。但实际教学中,由于老师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的阅读常处于中断状态,不利于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形成。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

小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兴趣时,才能够具有持久整本书阅读的意识,这对于学生也读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在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时,老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这样的整本书阅读,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介绍整本书的概要或者精彩内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探究的想法,顺利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比如:老师为学生呈现经典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对整个故事发生的原有产生探究兴趣,主动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在阅读中感受作品的风采,获得整本书阅读的成就感。

(二)加强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小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所以,老师的阅读指导十分重要,能让学生整本书阅读得以顺利推进。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阅读的方法和问题的指导外,还要侧重对学生的启发和鼓励,让学生主动进入思考与解决问题中,从而对作品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感悟,并对所阅读书籍中优秀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三)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多样化阅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这样学生之间更容易形成思维碰撞,能对作品进行多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具有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老师要注重对多样化读书活动的设计,如在每次阅读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提出若干问题,由各小组进行积极讨论与发言,让学生在小组内、组间的交流中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整本书的价值。

(四)注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完毕后,对其评价十分重要,老师除了要进行语言方面的客观评价外,还要求老师注重对评价方式的创新,如通过写读书笔记、办手抄报等方式,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十分重要,老师可以从激趣、整本书阅读指导、多样化阅读活动和阅读教学评价等方面,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