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文龙小学,重庆 401420)
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独立性与认知能力都较为缺乏,此时就需要班主任对其进行多加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及时解决小学生的生活困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其德育认知水平。好的班主任工作策略能够改变教师以及学生的德育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
现阶段很多小学对于班级德育教育并不重视,导致部分班主任在工作时也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工作重点全部放在了学生的课业学习以及班级纪律管理上。这样一来,整个班级对于德育建设工作都会松懈,面对学校相关的工作抽查和要求不上心,基本都采用临时应付的方式,存在较严重的懈怠心理,对于德育工作的落实并不在乎。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学生的德育观念也会受到影响,对其成长过程不利。
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多班主任在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采取的形式过于单一。具体分析的话,大多数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教育时所采用的方式为班会教育,说教的比例较多,小学生很难形成兴趣增进对课题的理解,还有的班主任甚至混淆了进行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进行德育教育。这样的教育形式是单一且缺乏效果的,各小学应该引起重视[1]。除此之外,还有的班主任在进行工作时对自己教育管理的目标不够明确,难以创建自己班主任工作的体系,进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社会性,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因此在工作中并不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于社会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和开发,最终导致班主任工作事倍功半[1]。
当前有部分班主任存在职业意识不强的问题,投身于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的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具有强大的职业意识,很多教师对于教育工作本身缺乏认同感,在教育过程当中缺乏工作热情,无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再加上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工作内容比较繁杂,不仅要负责自身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活动等方面问题,其实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无法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
以人为本一直都是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在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实际的角度解决问题,对于自身在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检讨,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我。新形势下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将自己看作是对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管理的实施者与指导者,在实施管理的时候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用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而共同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比如,面对班级中成绩突然出现下滑的学生,班主任不应该直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应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影响其学习的原因,拉近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使得班主任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以及学习问题,引导其形成坚强的信念,树立远大的志向。
教育的环境对于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还应该拓展德育教学的渠道,联合家庭与社会力量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建立一个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家庭方面,教师应该增进与家长的沟通,让彼此都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坚持以身作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主体意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将受教者身份与教育者身份进行互换,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再比如,考虑到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班主任还可以增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家长会等模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一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更加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促进对学生的了解,进而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与问题,通过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发展。
比如,当班主任发现班级中学生常出现口角冲突情况时,不应该只是将两边学生拉开制止其打架行为,更不应该使用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进行事件进行处理。这样强硬的处理方式并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会失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导致今后管理工作难以进行。班主任应该使用柔性管理模式,将学生分别带到教师面前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学生说出产生矛盾的真实原因,同时在针对学生的打架行为进行劝诫。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班主任中立的立场,用自己的爱和关心感化学生,让两边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防止出现严重的校园暴力事故。
综上所述,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优秀品质培养以及学习习惯养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该直面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班级管理的理念,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