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近些年,从高校征兵工作开展的形势来看,参军入伍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入伍军人的整体素质,但是,随着征兵入伍需求的增加,高校征兵工作的难度也对视提升。目前,高校征兵工作还存在一些困境,比如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完善度制度作为保障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征兵工作实效。基于此,全面分析高校征兵工作的困境,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完善工作策略,提高大学身入伍积极性,以及入伍军人的综合素养。
新时代人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成长环境优越,缺乏刻苦奋斗、保家卫国的思想。因此,在高校征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大学生入伍参军的积极性并不高,一部分家长还认为入伍参加过于辛苦,因此,对孩子入伍参军持有反对的态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性[1]。
目前,高校征兵环境从在这三多三少的现象,也就是网上报名参军的人数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准确参军的人数却很少;民办大学学生参军人数比较多,但是公办高校大学生人数比较少;三本院校大学生、大专院校学生参军人数较多,一本、二本等高等院校参数人数较少。总体来说,大学生参军入伍还比较“冷门”,这大大提升了高校征兵工作的难度。
完善的工作机制是高校征兵工作开展的保障和依据。但是,新时期高校征兵工作机制与现有征兵需求不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学校没有相关的教育体系,缺乏入伍参军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在国防教育、军事理论、征兵等工作分属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联系不及时,缺乏有效统筹,内容不融合,综合效应差,这些问题都成为了阻碍高校征兵工作的因素。
大学生参军是为了提高国家军队整体素养,优化军人知识结构,为国家振兴、民族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但是,目前在征兵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参军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仕途,认为当兵可以享受更多国家福利待遇,保家卫国、报效社会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这与高校参军入伍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不全面、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彻底也有着一定关系。一部分大学生在发现入伍参军的福利待遇与自己预测存在出入的时候,就会放弃入伍,这也成为了高校征兵工作的困境之一。
结合上述对高校征兵工作困境的分析可以发现,新时期我国高校征兵工作的形势还很严峻,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当前困境,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机制、制定工作策略,才能够达到提高征兵工作实效的目的。
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入伍参军的积极性,有关部门与各大高校要紧密合作,通过媒体宣传、电视广播、网络传媒等途径,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在高校中全面弘扬爱国意识,将提升大学生参军热情,培养大学生军旅情怀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在高校中营造积极、正面的征兵氛围,为高校征兵工作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全民参军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能够在高校营造良好的参兵环境,而且还能够在社会上营造浓郁的参军氛围,这为高校征兵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2]。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意识和积极性,各大高校应该加大国防教育、爱国主义的力度,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认识到参加军队、保家卫国,是一种荣耀,进而大大提升大学生对军队生活的向往,使大学生更加有意愿参军入伍。
高校要给予国防教育以高度的重视,结合课堂教学、媒体宣传、网络宣传等,全面普及国防知识与军事教育,尤其是在新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国家教育也应该紧随脚步,强化国防知识教育体系的建设,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智慧是军人不可缺少的素养。随着课上教学与线上教学中国家知识的普及,大学生对当前总体趋势、国防建设需求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感也会油然而生,这是保障高校征兵工作实效的关键。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到部队来,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全面的参军又会政策。高校与地方政府密切联系,保障大学生参军入伍信息的高效互通,保障每一位资源参军的大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应用的补偿和又会政策。另外,要消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做好大学生退伍之后的就业工作,随着高效国防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步伐也越来越快,大学生参军入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打造高素质、综合型的不对,是国富民强的需求和保障。
要具备完善的征兵奖励机制,针对征兵工作任务完成好的高校以及部门给予物质奖励,针对力量薄弱、热情不高的高校要积极进行督促和教育,充分调动高校参与征兵工作的积极性[3]。
随着国家的繁荣发展,以及国家经济、文化的进步,不断提升和优化部队整体素养与文化程度也显得更加紧迫。近些年,高校征兵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在一些困境,本文对这些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策略,旨在助力于我国高校征兵工作的优化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