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徐水区崔庄镇王铁庄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550)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反思的问题,从我们这一代收到的影响就是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什么家之类的话,那么做个什么家之类的话的背后的声音是什么?一般的家长都会说工作容易啊、赚钱多啊、受人尊敬啊等等,反观这背后的声音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在引导着孩子的成长,所以作为我们60、70 后的家长又加剧了这种虚荣心的繁衍和盛行。表面看是社会影响了他们,那么社会是什么?社会是每个人的组成,每个家庭的组成,每个单位的组成的集合体,所以不得不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影响的一份子,那么作为我们教育者作为社会影响的一份子的分量更显得尤其重要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象呢?还是要回归到教育上来,不管是作为成人教育还是孩子的教育,只要我们能及时清醒自己的问题,什么时候的教育都是来得及的。
我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母亲以及一个社会人,逐渐清晰了自己,也逐渐清晰了做教育的意义。
发展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的内容要通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与国家整体发展布局的协同发展;二是共建共享的理念,在教育的发展主体上,通过政府、社会的广泛参与,举全国之力发展教育。
融合发展指向教育开放办学,而不是封闭办学;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大教育格局,形成教育合力,而不是学校教育单打独斗;是学校培养与产业链接,而不是脱离经济社会发展。打通教育与科技、产业,进而与经济社会的融通,在深度融合中发展教育。大教育的格局还体现在强调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这是《2035》中突出强调的一个方面。家长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特殊的代表性群体。“从现实情况看,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如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劳动实践开展不够等,都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密不可分,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共建共享,把教育作为关乎全民利益的公益事业,达到三个“共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是教育现代化成果造福人民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氛围和制度,这也是我国教育一直以来的有效实践。进入新时代,把共建共享上升到教育治理并作为教育现代化方面之一的高度。在《2035》第十项战略任务“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有更全面的论述,包括通过完善社会参与教育决策机制、建立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机制来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
教育还必须要尊重生命,做好感恩教育,实现自我价值教育,其一个人的发展没有平坦大道,平坦大道上也不会成就有理想抱负、有担当的创造者,在这一路的人生路上我们还要经历很多,没有一定的心理承担者是不能好好面对和扭转坎坷人生的,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有积极教育,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还要有临危的挫折教育。
当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的时候,无需要为生命奋斗不止的时候,没有温饱矛盾担忧的时候,我们会去追求另外的一种境界,那就是高雅的灵魂,灵魂的教育可以分为美育和德育。美育的目标是造就丰富的灵魂,德育的目标是造就高贵的灵魂。从我个人的教育角度看,美育应该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不管是学习琴棋书画,还是乐舞弹唱,品饮茶酒,吟诗诵读,都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从审美的角度升华自己对陶冶情操的事物的进化。德育应该是教育者和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培养目标,没有哪个教育者能单独教育好一个人的德性,也没有哪个单独的家庭能管理好孩子的德性,即使是教育者和家庭都做好了孩子的德性培养,那么社会的缺失影响同样会抹杀一个人的德性。所以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把一个人的道德教育好,才能赋予他高贵的尊严,高贵的尊严是体现在行为中的,如果一个人为了满足物欲而百无禁忌,不择手段,只能说明他的灵魂已被啃食,剩下的唯有活着的躯体。
综上所述,教育不应该只限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规则的限制。教育的目标更应该培养健康和善良的生命,生命价值的追求、高雅的灵魂。如果一个人拥有了这些才是达到了教育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