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差异性教育

2020-12-07 10:21:31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第一小学,广东 广州 511356)

小学是启蒙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学校是实施思想教育、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机构,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是一个班级的核心。所谓差别教育主要就是指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学生差异化的存在,秉持着学生一律平等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基础知识水平进行教学管理,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长,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一、现存的问题

(一)班主任管理观念滞后

在现实中,许多小学班主任自身素质低下,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身的班级管理观念和班级管理能力及其欠缺。这一现象在农村偏远地区格外明显,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没有跟着时代前沿不断学习最新的班级管理相关知识,而是固步自封,自己那一套陈词滥调一用就是几十年。还有部分教师是非教育方向出身,没有具备班级管理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技巧,自身也没有主动学习的这种意识。

(二)班主任忽视与家长合作

沟通的桥梁十分重要,教师与学生家长及时有效地就学生现阶段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班主任与家长进行合作,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心理沟通,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实际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许多班主任没有这样的意识,不愿意在私下与家长联系。这种缺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理念对班级管理的阻碍极大。许多班主任认为他的职责仅仅是在学校管理好班级和班上的学生,学生私下的表现与自己无关。因此,他们不愿意花费自己私人的时间去和学生家长就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一点也是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的缺陷和漏洞,班主任需要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理念。

(三)班集体管理制度缺乏

一个班级的管理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条条框框的规则与制度。这些规则与制度对学生自身行为的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班级制度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许多班主任还是没有在自己的班级中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或者是没有把班级规范执行到位。班主任在班级建立之初,就应该与本班学生就学习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各类班级规则。只有每个人都遵守了班级管理规则,班级的班风、学习氛围才能好起来。

二、差异性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策略研究

(一)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现在的小学生压力很大,不仅有学习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还有社会的压力。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因为当代“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压力大会使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找不到方向。在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关心呵护每一位同学,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例如,班主任应该每天巡视班级和宿舍情况,通过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并与其聊天才可以了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很多学生为了能考一个好成绩而放弃了午休时间,在教室看书。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理解学生想提高分数让成绩更好的想法,但本来小学的学习任务就很多,这样消耗学生的身体健康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为此,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应该找这样的学生谈谈心,在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后,给学生一个可靠的建议,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使其学会劳逸结合。个别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还有的同学家庭残缺。他们不是有继父,就是有继母,或是失去双亲,因而缺乏家庭教育,心理不健康,性格古怪,对学习丧失兴趣,人格不健全。为此,教师应该多多关心这类学生,防止他们沾染社会不良风气。

(二)提升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

班主任不仅仅是教师,更应该是教师中的拔尖人才。班主任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人格魅力,时刻跟上国家的教育步伐,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例如,班主任可经常和优秀教师交流经验,积极参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讲座培训等。另外,班主任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做人都要做到以身作则。平时除了上完学校规定的课以外,班主任也应加强自身学习。下班后,班主任可利用闲暇时间多看一些有关学生心理教育的书籍。这对了解学生心理,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观点,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以及对自己以后的德育教育教学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班主任应该更加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处事态度更和蔼,并不断地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反思和总结,记工作日记,丰富自己的学识,灵活调整工作方法。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通过自己的治学态度、行为习惯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把自己的全部才能和一些做人的道理耐心地输出给学生。这样,班主任才能做好学生成长进步路上的带领人。

总结:实践证明,差异性评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评价学生的“进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