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力的培养

2020-12-07 10:21:31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河北省永清县后奕镇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一、抗挫力含义

赵坤明在其文中提到过:“挫折承受力指的是个体遭遇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它是个人维护心理健康的一道防线。”李海洲,边和平也曾在他们的著作《挫折教育论》中阐述:“所谓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挫折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存在的问题

(一)抗挫力培养的理论指导缺乏。虽然近年来,很多的体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很多小学体育老师也意识到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可是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抗挫力的相关理论却很少,相关的抗挫力培养方面的知识也散见于一些杂志和期刊中,系统的介绍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理论资料缺乏。即使有一些相关的理论文章,也没有系统的、针对性的结合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进行论述,可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二)抗挫力培养的实践指导缺乏。由于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以及学校的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中都没有明确提出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挫折培养,所以在体育教研活动中,很少针对性地涉及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抗挫力方面的内容。因此,很多小学体育老师们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系统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紧密联系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导致体育老师们在设计具体的培养小学生抗挫力方案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当前的体育教研活动中关注教学组织,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多,关注学生的意志力培养的内容也屡见不鲜,但关注学生的抗挫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把抗挫力作为研究主题的实践活动并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三)抗挫力培养的内容本身零碎分散。现在的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并没有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纳入课程体系,所以大部分体育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并没有刻意地将小学生的抗挫力培养纳入课堂教学目标,只是在一些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项目练习时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挫折教育,没有仔细地将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重组。这些导致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抗挫力培养的内容本身零碎分散,不成体系。

三、小学体育教学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不够重视。现阶段,更多是将小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归入主学科的德育当中。学校领导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功效缺乏信心。认为体育学科主要的是对小学生体能、技能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加之体育教学大纲没有明确要求体育教师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所以学校的管理层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仍然不够重视。另外,虽然很多小学体育教师认识到了当前小学生抗挫力的低下,认识到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他们对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抗挫力的可行性或培养效果产生怀疑。诚然,培养小学生的抗挫力不是单一学科的孤军奋战,而是应该诸育并举,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营造情感场,对学生的知、情、意、行产生持久的影响,以此形成其抵抗挫折的坚强意志力。但同时,只认识到某一学科的“势单力薄”,从而推卸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责任的做法也是一种消极的表现,是应该坚决予以抵制的。

(二)教师对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理解存在误差。当前,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的活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吃点苦,让他们感受困难,磨炼意志。如利用体育课让学生多跑几圈,喊几句口号,强迫胆小的同学去练习跳高或跳山羊。他们的原则就是小学生怕什么就练什么,什么薄弱就练什么,缺少对小学生挫折感形成的原因分析,对于小学生抗挫力培养的内涵缺少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部分小学生的挫折感加强,效果很差。

(三)抗挫力培养过于强调体能和技能评价。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在注重动作技术的评价的同时,尤其关注学生的态度和心理方面的表现。所以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就要注意学生评价的多元化,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过程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抗挫力培养的效果。但在小学体育老师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工作量的增加等等导致最终的结果还是侧重于体育技能评价。对于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情感方面的评价还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的缺点,使得小学生对于责任感、自信心、意志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受到限制。

近年来,社会对于小学生承受、克服挫折能力的欠缺或低弱,普遍感到不满。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平时缺乏锻炼,在困难面前,很少表现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一遇不顺,挫折反应极为强烈。这方面有些问题如不及时疏导和加强针对性教育,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如何使小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挫折,需要学校教育及时予以指导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