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园镇郭滩学校,宁夏 中卫 755000)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探究性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应用数学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能直接由教师传授,只有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进行了自主思考和分析后,才能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2]。此时,教师担任的角色是引导者,需要从数学知识中提炼核心问题,帮助学生找准探索的方向,从而使其掌握正确的探索方法,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懂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的高效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找准小学数学知识间的关系,用知识之间的关系设计问题,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实现知识之间的迁移,在关键部分提炼出有效、有实际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知识的重难点,确保提炼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拔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你要向同学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会怎么介绍?如果要把一个正方形变成长方形,你会如何操作?”
由于数学是一门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教师有必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做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培育。比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观察物体”课程中,通过观察物体,可以看到不同的样子,使学生认知到凡事要从多角度进行观察跟思考。这不仅有助于培育学生形成优秀的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据剖析能力等。
学生作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体,不仅要主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应当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在学习进程中学生要学会且善于思考。教师应当通过营造适当的学习氛围学生提供主动思考空间。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微课,提高学生兴趣,进一步将学习主动权交付于学生。此外,可以运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令学生讲解习题培育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缺乏灵活性。因此,有效的讨论、交流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以核心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模式更需要强化师生互动,以达到深挖问题解决方法的目的。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其次,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对话,还要让他们学会倾听和阅读,完善自己的认知,调整自己的状态,做最好的自己;最后,在师生互动中巧妙设置悬念,突出交流讨论的重难点,保证学生在预设的方向上掌握数学知识。
除了创设情境和师生互动,评价环节也是深度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总结,可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完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我认知,激励他们继续前行。在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深度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通过恰当明确、灵活多变的评价,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整理自己的解题思路,巩固已学数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发现、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从而在自评、互评中形成完善的问题意识。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提炼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师需与时俱进地注重探究现代化的数学教学理论,掌握专业化的发展内容,从而逐渐构成自身完善且正确的专业化发展体系。唯有将科学理论作为自身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导,增强言传身教的力度,运用正确的意识形态对学生进行持续化的引导,方能够在教师、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以及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