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美术课堂鉴赏教学策略

2020-12-07 10:21:31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内蒙古包头市包铁一中,内蒙古 包头 014040)

引言: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言最主要的是发挥了美术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鉴赏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美术课堂鉴赏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活跃美术课堂的氛围

要想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积极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美术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鉴赏艺术作品。以电影《毕加索和公牛》为例,这部影片适合高中生在美术课堂上欣赏。这部影片阐述了毕加索绘画作品的伟大意义,能够让学生了解毕加索及其艺术作品,感受其艺术的魅力。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涉及范围很广,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美术作品时,应该学会如何鉴赏这些美术作品,逐渐增强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清明上河图》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图中出现的职业。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现代社会没有的职业,随后,教师再对此逐一讲解。又如,同样是鉴赏《清明上河图》,教师可以截取图中的一些人物,让学生根据截图找出人物在画中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观察、感悟艺术作品。这样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率,让学生发现美、记住美

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努力。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为了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自由度较高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了解相关作品的背景与文化内涵,依靠自身深厚的专业修养开展教学。这样,美术鉴赏教学才会变得有意义,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教师应该明确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记住美的能力。

(二)腊乐感染学生

培养学生发现美、记住美的能力并非只可通过美术作品才能实现。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无论古典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具有一定的欣赏意义。在教学课本内容之前,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是为了使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时能够将情感带入教学情境。教学不能脱离课本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内容,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使其学会发现美术的美并记住美术的美。

三、精心挑选表达媒介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自主表达和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尤为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避免学生出现方向上的偏差。如,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不熟悉的语言,往往容易出现一些思维障碍,难以保证个人表达的清晰性和顺畅性,情感表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和影响。这一点与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比较相似,如果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媒介,那么其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创作的作品也往往会缺乏生机和活力。

对此,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教给学生合适的表达技巧和鉴赏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物象表达个人的情感,丰富创作的内容、形式,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将个人的情感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多,真正实现个人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个人的创作能力。

四、加强师生互动与沟通

学生先前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行为是师生沟通与交流的突破口。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归纳、总结学生遇到的共性和个性化问题,找准交流方向和教学方向。这样可以保障学生真正增强美术表现力,将更多的创造性元素融入自主鉴赏与自主创作,真正满足美术鉴赏的核心要求,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艺术创作风格有所区别。教师一方面要注重释放学生的天性,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坚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筛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结论: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有着重大的意义,而针对现存的现状,教师应该突出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交流,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教学,以期为学生营造一个敢说敢想的鉴赏课堂,充分培养他们的审美体验、创造想象力,为培养国民素质与文化自信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