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铁东区湖南小学,辽宁 鞍山 114000)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整体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显然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画家,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美术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效果,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和锻炼,还要注重对学生良好人格、美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课不再像以前那样,老师在黑板上画画,学生在下面画画。在学习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锻炼和收获,让所有学生都能动动手脚、动动嘴巴,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成果。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是减轻教师在黑板上写字的压力,丰富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目前美术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课堂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师生之间的交流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美术教学课程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美术教材只是一幅静止的画面,美术黑板教学费时费力,尤其是费时费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有着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找到相应的教学案例。在具体的绘画指导中也有现成的绘画教学步骤,可以清晰地展示每一幅画的创作过程。老师只需要引导和让学生模仿。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节省了教师的课堂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引导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有趣的视频、音频和彩色动画的吸引下,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促进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为美术是一门辅修课,通常一周只上一两次课。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讲解美术理论知识。首先,教师要明确“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前提”,俗话说:“基础不稳,地会动摇。”这充分说明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美术课上,所谓基础知识,就是学习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的人物、历史、事件、时期、不同代表作品、美术风格甚至社会背景的基本知识。
学生一旦形成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就会在基础知识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和形成美术的初步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把理论知识带进课堂。当然,在正式上课之前,所有小学美术教科书都有章节来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通过一幅画,这幅画是一位世界著名大师的代表作。它反映了这幅画所表达的意义,进而扩展了大师的生平事迹和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氛围和背景,让学生逐渐进入美术课堂。当然,上课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老师也要抓紧上课时间,尽可能多地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尽量解决课堂上的所有问题,因为学生课后还需要解决其他与美术无关的课程。
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来看,我理解美术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也发现生活的美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应该探索生活中的美术教学方法,同时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开辟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
例如,当我解释“添画”时,我选择了我们校园的操场、走廊、教室或景观图片来展示景观图片。在向学生们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室里的气氛突然活跃起来,孩子们也突然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当学生们被要求添加图片时,孩子们对他们正常的学校生活感到非常自豪,并告诉我花园里发生了什么事。这时,我根据学生们描述的人物形象,将学生们所提到的人物和事物展示、剪切、粘贴在校园山水画上。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处理得很轻松。但我没有把教材的主题作为这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主题和形式来表达主题。因此,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载体,以一定的美术知识为背景,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以灌输为主,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美术教育工作者通常采用课堂评价或学校评价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虽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一些评价水平较高的学生,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广大学生,造成对创造性思维的模仿,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客观的角度看,小学美术作品没有层次性。单一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课堂教学也应注重评价的美术性,注重多元评价。通过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体验创作的成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和信心。
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美术“美”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想法和创新的思维,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思想。如何将虚拟意识、虚拟思维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科普教学、文化故事和有趣的互动之外,还应利用课堂气氛来营造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出思维的局限,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