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县第三中学,吉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133600)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应该从小培养。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更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的。环境教育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它是相关教师探讨与思考的课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了探讨。
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还要把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其中。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是教学的根本,是整堂课的重点。为此,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环保常识,联系污染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培养环保意识。举例来说,老师在教学生「CO2加二氧化硫」时,可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酸雨」、「温室效应」,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含碳或含硫燃料的燃烧,以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后,可以向学生介绍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污染严重,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学习习惯,从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化学系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实施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环保知识贯穿于实验过程,注重实验条件的改善,改善实验环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举例来说,在进行CO2 制备和性质实验时,CO2 是持续产生的,所以让学生在制备之前做好收集准备,进行实验,收集一气呵成,不断减少用药,减少污染。试验后,要求学生不得乱扔垃圾、废液,并将其倒进固定容器。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余实践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老师可以把环保实验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一方面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拥挤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如:组织学生测量大气污染物浓度、周围水体的酸碱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旧电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二是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利用,节约能源。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充分利用煤气,将垃圾分类处理,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做斗争,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保护好家园。也可通过开设专栏、举办展览、小报、聘请环保专家来学校讲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环保是国家的一项战略,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力。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寓教于乐。
结论: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和社会,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从而把环保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环保的积极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