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第一中学,河北 承德 067200)
体育课程的教授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原本的身体素质,并且能够帮助学生磨炼自身的精神意志,学生无论在身体方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能够在得到很好的强化。不仅如此,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从高中的紧张文化课学习环境中跳脱出来,让学生实现身心上的充分放松。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对自身教授的科目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体育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价值,并能够足够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先在教学思路上打通了,才能落实到行动中去。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优化教学思路,避免传统思路下那种讲解示范然后随便练习的沉闷和低效,而采取当下比较流行的所谓分层推进思路,即首先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循环练习,步步推进。特别是对于一些较难的运动项目更应如此,比如三级跳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田径运动。要想驾驭这种运动,首要的前提即为熟练掌握动作要领,然后继之以大量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最终形成内在感悟。传统的三级跳远教学通常都是依托于沙坑进行,但这种模式较为单调乏味,且不利于动作结构及“内在完整性”的形成,因此在教学思路上应适当加以革新,采取当前较为流行的分层推进思路。概括地说,首先应将传统的“跳房子”游戏改编为“跳呼啦圈”游戏,以增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应采取循环练习、步步推进的方式来提升锻炼密度,从而提高目标的达成度。实践证明,分层推进思路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结构,同时也为后续练习奠定可靠基础,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教学思路[1]。
这里所说的课堂模式主要指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概括言之,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包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四个基本的步骤或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切实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叫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探究性的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四个方面来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学习羽毛球的发球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核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高远球如何发、采取何种路线不容易对对手拦截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形成有代表性的看法。接着,教师则按照学生的看法演示技术动作,并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动作是否合理有效,包括击球时的发力要领及路线特点等。比如通过演示发“高而短的球”“高而远的球”“高而近的球”,指引学生认真观察和讨论,最终认识到高而远的球在通常情况下效果最佳。当学生认识到这样的技巧并吃透了其背后的原理,再让学生进行演示练习,以获得深刻体会和内在感悟。当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初时会存在动作不规范之处,教师应随启发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明确原因,这也是探究学习的一种表现,而且这样纠正起来也就会事半功倍,并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最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现加以点评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提升和进步[2]。
很多高中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之所以无法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实际授课的时候并没有将具有实际价值的理论知识同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实践课程进行有机地结合,只是将两者独立进行,导致很多学生即便进行很多的训练还是无法得到实际能力的根本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体育课程的浓厚兴趣,这种教学现状将不利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改原本的教学理念,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崭新的教学计划,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从体育课程中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训练方式,从而建立终身体育的先进思想理念。比如,教师在进行短跑训练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要将所有的学生集中到教室之内,将短跑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大致的讲解,当学生对于短跑具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际的演练。教师先让学生练习起跑的姿势,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作上的纠正。随后再告诉学生在听到“预备”指令之后,在心中默数三个数之后就马上起跑。当学生正式跑步之前,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在起始阶段需要进行短时间的冲刺,待到路程中段的时候需要将及时调整自己的气息,让呼吸及动作保持在同一频率上,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减少身体的疲劳感,并保存一定的体力。最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全部体力集中于最后的冲刺之中,用尽自己的全力奔跑。这样,学生在进行训练的时候才会收获真正的效果。教师待学生进行训练过后需要对其进行正面的教学评价,助长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自信心。这种教学方式才能够真正帮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能力上的显著提高[3]。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及时的更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真正的体能训练,帮助学生意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得到身心层面的双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