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西县文化馆,甘肃 定西 748100)
引言:文化馆的主要工作任务在于安排以及辅导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以此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并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在建设我国文明社会环节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开展声乐的培训教学是文化馆众多工作职责中的一部分,正因为文化馆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开展声乐的培训工作中需要确保教学的开放性、全面性以及普及性,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进行分层次的培训教育工作。人们的思想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慢慢改变,加上我国人口数量的快速上升,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在增加,国内很多城市文化馆在开展声乐的培训中存在和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同时和声乐的理论知识也出现了不相符的情况。因此,改变当前声乐的培训教学方式刻不容缓,确保声乐教学的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新声乐培训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当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的要求,才能改变人民群众的审美以及思想,以此促进他们文化素养的提升并为社会文化的建设提供力量。
当前,很多城市文化馆的声乐培训辅导工作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重理论轻实践方面,在传统的声乐培训教学中非常常见。教师一般以口头形式去传递音乐的理论知识,学员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通常就是大家所说的填鸭式教学法。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简单枯燥,同时还很难加深学员们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认知,以此影响了他们的自主性发挥。但是对于长远的教学计划而言,学习声乐需要长期的经验累积和实践的练习,学习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员们在开展实践 之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学员们很难加深自己对于声乐的深刻认知,更别说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在文化馆的声乐培训教学中,加强学员们的实践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实践并不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我国长期的发展传承了人类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智慧,很多人通过书本获取自己想要的理论知识,这并不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实践得来的,有些文化馆在培训的过程中干脆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教学,由于过分重视技巧的训练,导致很多学员所学要的声乐存在片面的现象。
由此可见,文化馆在开展声乐的培训教学中,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都是不能取代的,通过传统的声乐教学取其精华,千万不能完全抛弃,通过这些精华进行改革与创新。对于现阶段的文化馆声乐教学状况而言,只有吸收了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长处,并加上现代化的标签,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挖掘学员们的潜能。
(一)将通史和专史进行结合。所谓的通史指的是音乐发展历程以及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专史指的是音乐流派方面的音乐理论。文化馆在开展音乐培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通史以及专史,加强通史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们明白音乐的历史发展情况以及专史所产生的过程,专史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们深入研究以及掌握音乐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正因为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都是相通的,将音乐理论作知识为学习的主要目标,然后再去研究音乐的分支就不会觉得那么困难了。
(二)确保局部和整体的和谐性。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员们的个性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共性,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促进学员们加深音乐知识的理解。观察民族歌曲可发现,他们之间的歌曲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知识的核心内涵以及重点存在不同,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情调歌曲的个性以及民族的特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同时也没必要。不仅如此,学员之间还存在着差异性,有些学员因为自己长时间的自主学习养成了固定的音乐唱法,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去改变这些学员,而是要学会慢慢挖掘这些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培训。文化馆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将文化和现代化的科技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小视频的播放去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的多种唱法等等,以此促进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歌曲的魅力以及唱歌的技巧等。特别是在学习歌词背后的含义时,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们对于歌词的情感,以此提高他们的唱功。
综上所述,对文化馆的声乐培训教学工作实施创新手段需要保持原有的声乐基础规律,只有尊重了艺术原本的实践规律,才能推动全新的教学法,以此保证和时代共进退的状态。对于传统的声乐培训教学方式,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千万不能盲目地追求创新,以此保证教学的稳定心态。文化馆属于国家开设的事业单位,它的存在是为了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养,以此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还能促进为我国社会的快速稳定建设,并加强国家的发展实力,它在推动社会和谐主义的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这对于文化馆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将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作为声乐培训教学改革的基础,提供给大家有效并且合理的声乐培训方式是文化馆的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