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之力”创新扶贫模式
——关于许昌市鄢陵县南坞镇“户贷社管、合作经营”模式的思考

2020-12-07 10:21:31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中共许昌市委党校,河南 许昌 461000)

一、金融扶贫的“南坞做法”

南坞镇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南25 公里处,与扶沟、西华交界,人口37813 人,耕地面积75148 亩,辖26 个行政村,135 个村民小组。近年来,南坞镇以牛薛村皓飞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牛薛村合作社)为试验对象,积极探索“农商行+合作社+贫困户”的“户贷社管、合作经营”模式,将扶持资金精准链接到贫困户、合作社,在有效盘活企业资金、整合各类资源的同时,持续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输血”“造血”双管齐下,着力打通金融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逐步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南坞做法”,对破解当前金融扶贫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办法。

(一)坚持政府引导,专项推动。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了镇村两级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针对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帮扶方案,对有产业发展缺资金有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简化办事流程,积极与县农商行对接,协助做好“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管理工作,为贫困户办理扶贫贷款开通绿色通道。

(二)坚持群众自愿,激发动力。该镇突出贫困户自愿和贫困户参与两项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扶贫小额信贷与特色优势产业联动互动带贫减贫机制,开发“合作社+务工、托管、租赁、承包”等合作模式,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自身发展能力,从“伸手要”变成“动手造”。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固定合同,在参与中学习技术、学会经营,在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后,可以自主创业,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三)坚持产业搭台,合作社唱戏。该镇因地制宜,着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特色产业,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在生产销售上,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菌棒、菌种,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收购销售,贫困户只需投入劳动力,做好日常管理即可。在利润分成上,纯利润按合作社和贫困户5 ∶5 进行分成。在稳定就业上,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务工。

(四)坚持金融扶持,固本强基。该镇充分发挥村级合作社、金融服务站、部作用,积极推广农户小额自助贷款,引导该镇牛薛村贫困户以小额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的形式,创业脱贫致富。目前,牛薛村合作社已成为鄢陵县“户贷社管、合作经营”试点社,县农商行对49 户愿意入社合作的贫困户完成信贷审核,为其中37 户发放贷款34.6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金融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扶贫小额信贷“新老问题交织,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逐渐显现”。具体表现为:

(一)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两新”组织中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有限。受金融扶贫政策中“年龄限制、身体健康要求、不得重复享受”等规定,能够享受“户贷社管、合作经营”的贫困户基数小,接替有限。

(三)贫困群众发展意愿不强。金融扶贫中各方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贫困户主动贷款的意愿不强、热情不高现象较为突出。

(四)村级合作社带贫的风险管控力度还需加强等。合作社的内部管理风险、产品的价格波动风险等尚未形成有效防控机制,管控力度还需认真研究,做好防范。

三、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鼓励各镇积极摸排有创业意愿和项目的大学生、技术能手和本土外出务工人员作为合作社创业带头人,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着力点,探索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工作机制,把党员、致富能手和群众组织起来,围绕产业链条成立“两新”组织党组织,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条上聚焦发力,引导贫困人口从事管护、仓储、运输等工种,让企业(合作社)有工可用,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注重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在前期“户贷社管、合作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同步研究出台能够管长远的工作机制。比如,组建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级财政注入资本金,设立风险补偿金,对接银行贷款授信,落实产业发展贷款,大力扶持地方特色产业。乡镇成立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村级成立专业合作社,构建县、乡、村三级生产经营体系,确保产业扶贫项目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乡扶贫产业开发公司全程监管服务,实现人人入园、户户入社、社社入企。

(三)坚持抓好特色产业。坚持立足资源禀赋选准产业,把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对有产业基础的乡村,以扶贫产业开发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贫困户为主体建立联合体,根据农户实际情况创建“合作园、托管园、创业园、就业园”,把政府与龙头企业、贫困户有机联结起来;对产业发展缓慢的乡村,由乡政府和村委会组成产业公司,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投资入股企业实体或合作社,采取吸纳就业、订单农业、利润返还等方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型利益关系。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盯紧目标人群,加大工作力度,充分挖掘户贷户用贷款潜力,加快推进“户贷社管、合作经营”工作,把全县322 户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纳入合作社,进行分红,妥善解决好“小额信贷户贷户用率低”问题。同时,由县一级财政部门研究制订对“户贷社管、合作经营”合作社的扶持和奖励政策,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帮助合作社成长壮大,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形成“政府扶持、合作社带富、贫困户获益”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