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0000)
引言:受到历史因素影响,澳门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较深,葡萄牙人和葡萄牙文化长时间积极参与了澳门的西方文化融合过程,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澳门的教堂形式多以欧陆巴洛克式为主,既结合了东方地区的建筑特色又融合了热带地区的艺术因素,使得澳门教堂壁画具有了典型的文化融合特征。
从16 世纪开始,澳门就具备了文化融合的基础,1953 年,葡萄牙人获得了澳门的居住权,1887 年,葡萄牙正式通过外交文书手续占领澳门,东西方文化在澳门得以碰撞,文化历史遗迹在澳门教堂壁画中实现了留存。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可知,澳门教堂壁画中蕴含着多样性的艺术符号与象征,包括三位一体、圣母玛利亚、圣徒以及各式各样的字母与文字和数字与形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以圣母雪地殿壁画为例,壁画中展现了圣母子、施洗约翰、耶稣会会徽、吹号天使以及双头鹰等,充分突出了壁画与教堂的依存关系,即:壁画在教堂中得以被绘画和为人所知,而教堂也通过壁画展现了宗教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传教目的。从壁画的表现内容上来看,其大多与圣经和其他宗教故事有关,除了反映了典型、有影响力的宗教故事情节,还有效融合了日月图案、狮子柱础、奇石花束以及盆花等装饰性图案,这些图案的颜色丰富、线条均匀、构图对称,具有明显的装饰性特征,与主壁画紧密呼应,同时,壁画所展现的部分图案还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如双头鹰图案和耶稣会会徽等,这意味着澳门教堂中壁画的形成时间具有一定差异[1]。从古至今,壁画在文化传播中就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历史变迁及教会的发展中澳门教堂壁画展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和绘画水平,为后代追溯澳门地区的文化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进程提供了有力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澳门教堂壁画的时间差异性、绘画手法差异性以及内容的差异性能够有效探究西方基督教美术在澳门的早期传入以及耶稣会的东方拓疆之旅,可从澳门壁画的演变中探究澳门教堂壁画的艺术特征:巴基斯坦时期基督教的起源、地中海时期象征主义的产生、欧洲时期的圣象之争以及全球时期的西画东渐均为澳门教堂壁画的中西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澳门教堂壁画中可见丰富的基督教艺术符号与象征,如三位一体、圣母玛利亚等,以圣保禄教堂的壁画为例,从壁画的立面设计中就可见典型的中西融合因素,澳门教堂的建筑结构虽具有明显的西方建筑特色,但却有效贴合了中国本土的艺术文化需求和绘画因素,也可以说,澳门教堂壁画展现了明显的文化适应性的传教策略,在内容展现和艺术形式塑造中既保留了西方的宗教文化特色又融合了中国的礼仪习俗和中国人的信仰需求[2]。
澳门教堂壁画实现了华夏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融合,充分突出了多元交汇与主流文化的实质性影响,在异质信仰的基础上,神圣性的宗教艺术和世俗性的宗教艺术得以在同一界面和空间中展示。通过探究澳门教堂壁画的留存现状以及澳门教堂壁画的艺术特色、色彩风格可知宗教精神理念的象征形式在澳门教堂壁画中实现了与世俗社会审美情趣的契合,绘制材料折射出的光与色,进一步满足了当时复杂社会环境下的人的信仰需求和审美需求,同时持续性设置的图案字母以及基于意象审美的构图风格也充分展现了宗教文化的包容性特征。以澳门玫瑰圣母堂为例,该教堂中供奉着手抱圣子的花地玛圣母像、耶稣基督像,同时还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壁画,缤纷的色彩充斥着教堂空间,每一个天花板精美的装饰图案都足够让人惊叹,形状不一的色彩玻璃组合,使得教堂内部的自然光线与壁画风格实现了完美融合,呈现了安静、神圣的教堂内部空间,使教堂更具神圣性,能够切实引发信众的信仰欲望。
宗教艺术的繁荣是中西方历史上共有的现象,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和珠江口西岸,在各个历史时期中接收了多样性的文化思想,这些文化思想的交织和融合在循序渐进中得以在教堂壁画中展现,浓厚的人文气息是澳门教堂壁画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从澳门教堂壁画的色彩中不难看出西方艺术因素和宗教因素与东方艺术因素、宗教艺术的完美融合和和谐发展,同时,线程式的变化线条也充分展现了精神的张力与生命的韵律,在变化造型设置上既结合了东方人的审美需求,又合理保留了西方宗教的核心内容,使得人们的感官在接触到教堂中的壁画时能够于丰富的色彩线条以及多种多样的雕刻形式中感知宗教文化的寓意,有效认知生命空壳与血肉之躯的矛盾,实现了神性的人性化转变,以象征性的符号为媒介对精神世界施加了影响和干预。
结论:总而言之,澳门教堂壁画具有多样性的表现内容和深刻的艺术影响,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叠加使得澳门教堂壁画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融合载体,充分突出了文化和艺术的包容性以及人文性,通过深入分析澳门教堂壁画的艺术特征,能够有效感知特定文化环境下的产生艺术成果以及文化发展趋势,引发人性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