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项目管理指的是管理者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源,运用系统性的方法、理论,对项目所涉及到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从投资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按照既定的计划,通过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案的实施完成目标的过程。建筑工程管理要跟进工程项目的进度,包含了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中资料所需以及施工中的问题排查与反馈等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性,计划性较强的任务,与整个建筑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分为融资模式、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计划-采购-建设模式等等。
近几年,我国建设工程管理项目获得了快速发展崛起的机会,但管理模式仍然存在滞后的现状,相比我国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仍处于落后阶段。市场全球化加速的进程中,建设工程落后的管理模式会阻碍和制约建筑行业总体发展的步伐。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和要义,无论工程量的大小,都会涉及到花销的方方面面,各类成本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因此成本的控制在于对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成本管控。据某项相关调查显示,一些企业的成本管理任务仅由财务部门掌管,表面看上去是各司其职,但却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变得割裂,使管理中的沟通环节大大减少,不利于成本管理的顺利实施。也不乏存在着一些想要尽快完工的工程,不惜一切代价临时聘用大量的施工人员,增加了项目的开支,以上所述,都是企业缺乏成本控制的表现。
一些工程企业也设立了管理部门,一直强调项目管理意识的提升,但执行的效果并不好。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还是只做了表面工作,并没有做到全局把控。未能将所有的环节一一管理,仍是机械化、单一化的操作。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和透彻,对于管理模式的研究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未能展开统一化的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建筑管理模式在概念、内涵等方面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理论。
现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任何一个企业都想追求以最短的工期、最高的质量、最划算的成本完成目标。这也导致了一个现象:为了赶工期,忽略了成本和质量的计量,在人、财、物力等方面大动干戈,无形中增添了工程的建筑成本。不能很好的处理工期、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不利于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
基于工程管理辐射面积广、工作量大等方面的特点,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作用来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落成。除了管理层、财务部以外,还需要拓展工程管理的覆盖面。鼓励员工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员工的全局意识和凝聚力,培养员工的细节意识、管理意识以及主人翁意识,形成工程管理良好的管理氛围,助力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工程企业的实际特点,不断创新改革。采用立法式的管理模式,开展创立建筑行业服务机构和体系,成立领导班子和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兼备的咨询机构,带动全体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管理意识。
工程管理并不是局限在某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设计、施工、竣工以及验收过程都需要管理来掌舵,每一个环节都要坚持科学合理的把控,并且这四个阶段的管理要有所衔接,管理部门有一个统筹全局的掌控能力,对技术、物资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发挥管理部门的效能。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在组织架构的设立上权责分明,建立特色化的管理模式,掌握国际化的信息和动态,在管理水平上与国际化的水平接轨。落实项目法人制度,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找到对应的管理负责人。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与建筑行业的变化,制定法人的负责制的企业法律规定,为投招标、完善监理制等法律法规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地成本管理能够节约各个环节的费用,比如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这三大主要费用。在施工开始之前,规划环节要有明确的思路,对所需要的材料成本有一个大概的预算区间,防止采购环节由于购买过多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在人才方面,要细致筛选,切忌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的现象发生,储备优秀人才,压缩人工成本,避免人员超量。在设备的选择上,选择优质+性价比,避免购入劣质设备,无形中增添维修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将所需设备的重要程度等级一一排序,对于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器使用规章流程,协调内部之间的调度,定期开展设备维护,尽可能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第一步,保证质量是大前提,也是工程任务完成的第一步。树立企业良好的口碑,强化质量、安全、工期三个方面的管理,杜绝有失偏颇,改变只重工期或者只重成本的错误思维倾向。正确把握工程管理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正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