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青少年活动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教育游戏与常规游戏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于学生学习任务的推进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教育游戏,辅助课堂任务的推进,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抵触心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自身并不具备较强的学习基础,也不具备比较成熟的心智、思维。在面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时,很容易就会产生了解欲望。并且,大部分小学生都有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与精神。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因素,做好教学铺垫,促使学生了解之后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降低难度。
例如,在讲解“乌鸦喝水”这则小故事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如下游戏。
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游戏中需要的小道具:透明瓶子、冰块、饮用水以及吸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这些小道具展示给学生,并在杯子中,倒入半杯水。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不拿起杯子的前提下,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喝到杯子中的水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并且,有想法的学生可以自主走上讲台,利用实践的方式,验证自己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想法比较奇特想要直接把嘴贴在杯子上,想要通过吸力将水吸上来;有的学生想法比较简单,会直接应用吸管;有的学生会关注到杯子旁的冰块,将冰块放入到杯子中,水位上升,喝到水。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与想象思维。在学生的热情达到较高状态时,教师可以正式引入故事:现在有一只小乌鸦和你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小乌鸦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喝到水呢?以此奠定愉快的教学基调,提升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其开展后续语文学习活动的基础。在常规教学环境中,教师大多会通过直观讲解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拼音的写法、读音,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这部分知识。这一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极高的学习压力。并且,强行背诵也并不利于学生记忆。对此,在讲解类似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融入游戏因素,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发挥寓教于乐教育理念的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将u、ü 以及能够与其组成拼音组合的其他声母字母,如“j、q、x”制作成不同的小卡片,然后将其分发给班级学生。在游戏中,学生需要拿着自己的小卡片,围着教师转圈。当教师喊出“停!”,学生需要快速地做出反应,拿着自己的卡片与其他同学组成小组。正确配对的学生进入下一轮游戏,错误的学生则被淘汰。最后,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些小礼物。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区分熟练感,对字母配对形成掌握状态。同时,这一游戏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注意力与反应速度。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教学领域,发挥出了强大的教育优势。当代小学生身处网络世界,具有较强的网络意识,也具有一定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能够辅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当学生完成识字学习后,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制作一些简单的配对小游戏。学生需要将偏旁部首与能够组成汉字的文字连到一起。正确率最高的学生,可以在教师提前制作好的“红包”中抽奖。为了提升学生的热情,在“红包”中,教师可以放入不同的选项。例如“一套试卷”“作业减免卡”“一包糖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地喜欢语文,发挥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采取教育游戏法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所形成的效果会达到良好状态。在课前阶段,引入游戏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做好教学铺垫;在课中阶段,引入游戏能够缓解学生疲劳,降低枯燥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做好适当的教学创新。如融合科技因素与经济因素,借此丰富游戏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