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空间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更新地理教学理念,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职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它是优化高职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高职教学的主要对象是 一线的技术人员,高职教学与本科教学不同,本科院校的教学更加注重学术性研究人才的培养,一线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进行现有问题的改进,因此,优化高职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创造性教学来实现。其次,它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全面渗透的今天,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需要大量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支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实施创新教育,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第三,它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普遍存在,进行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创新教育的环境下,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可得到明显的提升,创新教育必将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跟其他学科相比,它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广泛,它包括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社会、人种、文化、政治、城市等方面要素。任何哪一个方面都能成为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点,兴趣点的培养要渗入到高职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达到增强其创新意识的目的。例如课堂导入,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逐渐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高职生思维和思想在趋于成熟,对于社会和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视角和评判,贴近社会 和生活的问题更加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更能唤起他们探究、创造的欲望,对于提高创新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比如讲授地球的内力作用,可以结合火山喷发的热点新闻作为话题,挑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也就会增加,有利于他们通过不断的探究解决问题,开拓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抽象性为地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们才能以饱满的激情,放松的心情,以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高效进入学习和思考当中。例如,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很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们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能够活跃思维、发散思维,在交流中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脱离实际的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人生目标。在高职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保障学生能够在大量的实践中进行能力提升,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月相,记录完整的观察日志,并整理提交报告,在这个完整的观察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观察力必然会得到提升。
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地图、教学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 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消除思维定势。例如,在讲授气象灾害时,在讲完台风的形成过程后,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总结飓风的形成。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思维僵化,已不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多端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源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成因,再根据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高职院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创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意识任重道远,教师应立足长远,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教学创新与新方法的研究,尽可能的将新型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