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映婷 朱芹
(1深圳市盐田区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广东 深圳 518000;2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广东 深圳 51800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我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历史悠久,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精神文化没有中断,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中断,因此,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生的心智以及认知能力还没有成熟,整个小学时期是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心智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顺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其次,将传统文化融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小学生的阅读教材也大多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路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岁月的积累中沉淀下来的,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帮助很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也比较强,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去接触并且了解这件事情[1]。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涉及到典故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典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当涉及戏曲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京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学习涉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几个爱国主义先进事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也很难在课堂上一直安静的坐着听课,尤其是一些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就不理想。一些能够听的,看的或者是有趣的东西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适当加入一些这种元素,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形式种类繁多,教材内容也丰富多彩,而且教材内容的故事性比较强。教材内容往往是一些规律性比较强,也会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当进行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素材的文章教学的时候,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讲解,语文知识以及答题技巧可以在优秀传统文化讲解之后进行。比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学习的时候,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课文中的生词以及掌握理解文章顺序的能力,但是这篇文章也涉及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停下教学的脚步,为学生多讲解有关爱国主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得学生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产生兴趣,进而更容易接受和传承传统文化。在解析阅读材料的时候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统文化,完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涉及传统文化最多的板块之一[3]。但是课堂阅读教学不可能将阅读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全部覆盖,这就需要课外阅读教学的扩展。课外阅读可以打破课堂学习的限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而且课外阅读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会更多,在课外阅读训练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是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课堂上涉及到了中国优秀古诗词,而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中国古诗词的扩展,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古诗词,掌握整个古诗词的发展历程以及古诗词的巅峰,让学生明白古诗词中作者意境的表现手法。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中国书法的阅读教学的时候,在课后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书法艺术,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