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

2020-12-07 22:12邓绘梅
时代人物 2020年34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普及理论

邓绘梅

(中共安庆市委党校 安徽安庆 24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新时期,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农村、进社区等,就是要走进群众融入其生活,用老百姓的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小话题讲清楚大主题,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才能最终凝聚起全体人民的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

在农村基层社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伟大意义

作为宏观社会缩影的社区,因其居民间具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且社会交往密切,对于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具有良好条件,而农村基层社区特点更为突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更为迫切。且随着国家社会主义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公共管理事务向基层下沉,社区发挥了的许多社会服务、管理和社会保障的功能,社区成了各类矛盾反应比较敏感的聚集地,因此将研究对象的着眼点放到公众社科素养指数偏低的农村基层社区,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工作过程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要求,突出对实际工作的关注和研究,集中力量谋划社科普及体系建设机制,拓宽工作思路,激发工作活力,推动社科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尽管近年来社科普及活动蓬勃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但社科普及的声势、规模和普及面还不够,常态化地、有针对性地和具有创新性地开展活动还远远不够,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还存在不匹配的地方。以至于公众汲取党的创新理论的方式方法还不够丰富,公众在社会变迁改革中产生的种种疑惑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化解,而形形色色的愚昧迷信、反科学、伪科学甚至邪教则乘虚而入,侵蚀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价值[2]。

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创新理论就应传播到哪里[3]。农村基层社区是接触人民群众最为广泛的地方,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无疑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绝佳方式,而群众路线在我党被誉为重要群众工作方法和不二法宝,用到普及党的创新理论上也是非常有效的[4]。党的理论政策,制定的初衷是为了群众,落实也应当是在群众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好用活群众工作法,使得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工作更加有活力、生命力。

在农村基层社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所具有的显著特征

农村基层社区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基层工作复杂具有较强特殊性,不像机关单位有很高的同质性,因此在农村基层社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时要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具体可概况为以下几点:

一是规模更具微型、小型化。特别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农忙农闲时间有所不同、可供使用的场地大小不等、前来参加的人群数量难以确定等情况,因此在农村基层社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时采取的普及方式就更加灵活多变,既包括集中普及的大场面,也包括根据基层实际临时机动形成的一些“微阵地”的普及方式,可以是依托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村口树下等场所设立“微课堂”,规模小、时间短,更多突出面对面的交流和“你问我答”式的答疑解惑,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基层社区实现“遍地开花”,极大缩短了党的创新理论为大众所用的时间[5]。

二是基层群众需求多样且具个性化。基层社区群众在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兴趣爱好、心理承受等方面差异性极大,因此在内容上既需包括准确、到位、透彻的党的科学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类高规格的“大菜谱”,又需包括根据基层群众实际制定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类的“小菜肴”,在方式上根据基层群众接收情况适度调整,比如向干部职工讲解讲话精神的具体内容,向基层普通群众讲党的十八大以来带来的新变化,与广大群众的生活有什么直接关系,以后还会有什么新变化等,使枯燥的理论普及鲜活有趣,使党的创新理论从不同层次、多种角度、多种方式走进群众生活,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枯燥说教,从基层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真真切切为群众答疑释惑。

三是普及形式更丰富多样。根据农村基层社区实际,在普及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可采取的方式也更加灵活,诸如“互动式”、“微课堂”等形式普及效果都非常显著,这类小、微型模式可以及时把握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接受习惯,让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活动有的放矢、分类施策,针对性切实得到大幅提高,做到了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找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共鸣和结合点,让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工作在农村基层社区蓬勃开展。

坚持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的着力点

当前,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而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大众化,就必须走到田坎上,走进群众生活,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6],用“地方话”讲好大道理,用“大众话”推进理论大众化[1],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大餐”烹制成符合群众胃口的“家常饭”,把道理说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自觉接受。

针对农村基层社区的实际情况,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基层社区开花结果,取得好的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1.健全普及机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的普及制度的约束,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应当长期坚持的事情,因此应当多方协调政府机构、研究单位、社会组织各方力量,亦可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同开展,促进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实现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工作的规范性、常态化和长效化。

2.普及内容更精准。理论普及宣传只有做到人与人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尤其是换位思考、平等交流,才能在推己及人中促进情感互动,在以心换心中实现思想共鸣,从而产生直击人心的力量。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善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把理论普及宣传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的“点滴渗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髓讲清楚,把党中央的惠民利民政策讲明白,让人民群众有盼头、有奔头、有劲头。

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因此,我们理论普及宣传工作一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回避矛盾,群众困惑什么就回答什么,群众关切什么就回应什么,有针对性地辨别是和非、知晓利害关系、指明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增强信心、汇聚民心、温暖人心、共筑同心,才能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决心和干劲,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苦干实干。

3.普及形式更多样。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不必拘泥于常规的讲课形式,可根据基层实际、乡风习俗开发多种形式的普及活动,可将乡村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等文娱文化场所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阵地,组织基层文艺骨干、乡土能人等“土专家”,将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地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歌曲、小品、小段子想结合,在节庆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直观地进行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把“正规教育”变为“生动说唱”,把抽象的理论、宏观的政策、深邃的精神融入到欢歌笑语中,让群众觉得有滋有味有看头,记忆深刻,悟通悟透党的最新创新理论。

4.普及语言更通俗。俗话说,深入深出是没学问,浅入深出是假学问,只有深入浅出才是真学问。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工作,在语言上就要做到通俗,所谓“接地气”,必须坚持用群众听(看)得懂、喜欢听(看)的朴实话语,不能搞花哨生涩的说教,要将党的创新理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联系,让群众无障碍认知,才能达到良好效果,闻者众、听者信。在普及宣传中还要注重采取合理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将报告语变成直白话,必要时采取地方话,语言要尽量朴实、准确、直白、幽默,积极构建和使用与群众零距离、无缝隙的话语体系,以语言之美、形式之美和思想之美得到群众的认同。

5.普及队伍群众化。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还需加强普及人才队伍建设。俗话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内,必有俊士。”要善于从群众中发现人才,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一批能说会道、群众认可又有一定理论功底的“百姓名嘴”“铁嘴”,把他们培养成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土专家。让他们既讲政治,又能熟练掌握党的科学理论知识,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变成朴实的地方语言,当好翻译家。除此之外,还需积极挖掘有文艺创作天赋的基层人才,让其创作加工基层群众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形成老百姓乐于接收的文艺作品,用群众身边事教育人、用百姓话说百姓事,将生活中的典型通过文艺作品的形成展现出来,增强普及活动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来自于生活实际,既接地气,又有教育意义,容易引起群众共鸣,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

6.普及手段现代化。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农村基层社区普及党的创新理论也需要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在思想现代化上,可借鉴网格化的思想进行微普及,就是借鉴治安网格化,以社区为单位划分为网格,每个社区又可划分成若干个单元,这些单元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微小的理论普及阵地,采用这种网格化的创新管理思想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普及的效率。而在技术现代化上,应当更多的采用信息化手段和融媒体时代的新技术,充分运用网络、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的快速便捷等优势[7],将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和解读传送到基层群众手中,让他们可以反复、经常性的进行学习,让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基层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普及理论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坚持理论创新
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