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柱
看到这个标题,相信有许多——可以说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学不理解:学习怎么也会是乐趣呢?现在的学生,很多人都整天叫苦叫累,总是嚷嚷着“给我们些自由的时间”……说实在话,我们玩儿的时间够多了:中午、晚上、周末、假期,不都可以放松吗?主要还是因为大家没有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我看来,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要想使他们在每一节数学课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手、脑、口、耳全方位参与,我们就得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学生分组竞赛,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具模型,实验验证等形式,形象而直观地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良好的气质和形象,授课时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肢体动作,也会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始终如一地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身心合一地参与学习过程。试想,一个表情机械,动作呆板的教师会令学生产生学习的激情吗?没有了兴趣,还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吗?
“数学学习应是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和激情的过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实现了最有深度和广度的参与,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在同学的掌声中,在老师的鼓励下,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满足了表现欲,体验了成功的快感,这种经常性的成功令人心情舒畅,这种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学习效率更高,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探究式学习应该成为课堂的主旋律,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以最大的发展空间。
受此启发,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明白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只管接受知识的容器,要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刻意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去主动探究,尝试发现事物的规律。教师只做适当的指导,主要任务是创设给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外部活动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有了这种氛围,学生学习起来才会轻松自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创新能力。
当然,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还很多,比如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如可以组织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兴趣实践小组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课堂教学也是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
向更高的领域发展,多看能学到知识的书。以下是一位六年级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感受。
我现在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学的也就是语文数学之类的。无聊时,难道不能趁着这空闲时间多学学其他知识吗?物理化学,就算很难理解,某一些部分总能明白吧?多看书,也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其中的道理,如果和答案相符,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有一次上科学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机械能除了能转化为热能外,还能转化为什么能?这个问题半天无人应答。就在这时,我想起昨天看过的《名侦探柯南》中,死者身穿容易积存静电的羊毛衫和车座摩擦而出现静电,但被羊毛衫积存了下来。车库里的汽油被犯人放倒,在密封的车库中汽化。等到死者用钥匙锁车时,钥匙和钥匙孔摩擦时产生静电从而生成火花,导致整个车库燃烧……也就是说,机械能能转化成电能!对了,在中午看的八年级物理书中,我得知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比如拉动小提琴弦就能发出优雅动听的音乐……这就是说,机械能还能转换成声能!当我回答出来后,我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
学一些其他人不会的特长,能感受到乐趣。学学钢琴、英语、电脑等,以后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示,得到其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是多么快乐的事啊!就算不能让别人看到,也可以对自己表演一番,也会有特殊的愉悦感。
其实,玩儿也是一种学习。像我,一直很崇拜球星大卫·贝克汉姆,总是梦想着拥有他那样的“黄金右脚”。我开始踢足球时,也和所有初学者一样,稀里糊涂的乱踢一气,还没回过神来,足球就已经飞到不为人知的地方了。后来,当我踢的时间长了,便能发现一些窍门,从而踢得更好。虽然这有些苦,但当我想起球星们的球技后,我又会重新振作起来,继续练……现在的我,颠起球来也能上两位数了,踢起球来有时还能踢出个漂亮的弧线……
学习,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只要用心去做,就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