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军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重庆 409099)
在高中的教学工作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是老师和家长广泛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物理的教学重心和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以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理念在2014年由我国教育部提出,并且把“核心素养”作为了我国普通高中的育人目标,从此“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了一个人全面发展必备的素质。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促进个人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物理的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成为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一)教育理念固化。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物理知识点的传授,虽然教师讲课十分认真,但学生的接受度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由于高中物理内容比初中物理内容复杂很多,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讲解和实验,所以很多教师将时间都花费在知识和及技能的传授上,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塑造。
(二)教学内容实用性不高。物理实际上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能用物理原理进行解答,并且很多操作也可以用物理知识来实施,并且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过度重视概念和原理的传授,忽略了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三)教学方法时效性差。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都开始进行教育方法的转变。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的配合度不高,导致实效性差。从而使得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卖力,学生很淡定,导致物理核心素养培育效果不够理想。
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时要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要在国家立德树人理念的前提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培育;要结合时代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培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为时代的发展做贡献;要立足中国国情,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全面发展的,具备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中物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在物理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处在主导位置,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加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讲解。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用物理的角度看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够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能够通过提出物理问题、经过假设、实验最终得出结论。高中物理虽然比初中物理更加深奥和难理解,但是不代表高中物理的实用性低。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生活实践能力是其中一项重要技能,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学习物理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时,应注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以生活中常见的,易理解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激发同学们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兴趣,从而增加了物理教学的实用性,也促进了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三)转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物理教师群体始终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授,但有时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付出是不成正比的。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方法使用不恰当,教学方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始终的线索,教学方法不恰当会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高中物理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学会的,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因此会有一些学生落后于正常的教学进度,这时教师就因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后进生;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应该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应该把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表现、做实验时的表现、在合作中的表现等等都纳入到评价标准中去,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高中生是国家培养的建设祖国的人才,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继续深化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