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源的山水画看地貌因素对画家艺术风格的重要影响

2020-12-07 19:56王晓飞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丘陵点子用笔

◎王晓飞

一、董源山水画中的地域因素

据考察董源为洪州钟陵人,钟陵是属于典型的江南一带丘陵地貌,气候湿润多雨,由于江河的冲积,该地貌多数海拔低矮,但并非是绝对平坦,河谷两岸多留有残存的低山和丘陵,经过风化和雨水侵蚀,呈低缓混圆状,在地面相对低洼的地方则是由于地形淤塞形成大小不等的水域,该地域内林木茂密,以长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董源长期生活在此,对以土质为主而且植被繁密的丘陵地带有着深刻的审美感悟,他的山水作品中多用舒张而松动的线条,很贴切地表现出了被茂密的植被覆盖的山形丘壑所形成的起伏变化和山脉之间连绵不绝的平远开阔的特点,淡墨反复渲染和密密麻麻的点子使得南方的湿润和葱茏跃然纸上。

董源用笔变化是多样的,或长或短,因形而用笔,随意生发,其状如堆叠的麻皮,故称披麻皴,根据用笔长短变化的不同又可分为长披麻和短披麻。披麻皴是根据于南方土山的地貌特征所归纳出来的笔墨语言,山形海拔不高、地势相对平缓,多用小披麻,山形海拔相对较高的则多用长披麻,董源山水画中的披麻皴所表达的并不是单纯的丘陵土质本身,而是犹如远观丘陵土坡上覆盖的茂密的植被间的前后间隔、起伏所形成并呈现出来的感觉。沈括也对其山水作品有过:“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的描述。

另外董源的画中除了披麻皴,还有大量的苔点的运用,就是另外一种皴法“点子皴”。如果说披麻皴是丘陵土山上覆盖的茂密的植被间所形成的整体视觉感觉,那点子皴则是山中相对更加具体的植被的一种意向符号,它能增强南方山水多植被的葱郁之感,也能用来表达山形外轮廓上比较突出、具体的树形,不仅能增加画面的景物、意境,还使得画面的笔墨表达更加丰富。独有的披麻皴和点子皴都是董源山水画中的最鲜明的特征。

这就验证了在绘画的表达语言上,披麻皴和点子皴的产生都是画家长期对生活的地域的地貌特征的切身感受和审美归纳,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一种结果。只有不断地长期对某一特定地域的自然地貌特征、四季更替、阴晴雨雪的深入观察、自我感悟和进一步提炼才能使得画家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也是山水画家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

二、潇湘三卷的一片江南

董源在山水画的历史上是南宗山水的开山鼻祖,其最具代表性的三卷手卷《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所画的都是他所生活的地方,典型的地势缓和而连绵的江南丘陵地貌,位置经营以长卷横向构图居多,多取平远之势,水墨酣畅的画面勾皴擦点染俱全,相比唐代以前的勾勒填色为主的青绿山水表现手法,更加强调了笔墨在绘画中的表现。

董源这种首创的披麻皴用笔方式与点子皴和渲染的结合使江南山水的烟雨迷蒙、山势绵连平远的特点跃然纸上,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董源有过“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的记述。披麻皴和点苔的表达方式很好地表现出了丘陵地貌的特征加上横向构图的平远取法,云烟氤氲的一片江南宛在目前,这也奠定了他在山水画历史上的地位。

董源所描绘的南方土质山水和当时的荆浩所表达的北方石质山水两者之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一个平远幽静,一个雄伟磅礴,两者虽然风格迥异,但是都反映了地貌因素对画家艺术风格的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后世历代山水画家起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三、结语

一个画家的成长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人文背景、受教育程度、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因素更是一个山水画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重要因素。画家在认识自然、师法自然、运用自然的同时,再到笔下搬运乾坤,在画面中创造着他心中的理想自然。

行万里路以求天地之灵趣,自然之理法,物象之神韵还应以一地为源泉。步步移、面面观,仔细品味、深入观察、深究其理,于地域之象求取其神采,于自然物象之中归纳其规律性的特征,而于妙语之中求其理法,阅四时之变化,夺天地之造化,是与单一自然物象的反复亲近,是形成特别艺术语言的必经途径。

猜你喜欢
丘陵点子用笔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乡村点子锣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如何用点子图进行 “凑十法”的建模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适宜丘陵山区发展板栗生产的关键措施
胡丘陵《栽树》
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村的现代农业之路
让人惊叹的极客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