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黎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 400015)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现代各图书馆至今还保存着1794年前出版善本图书220余册,保存着1911年以前出版的古籍图书2645多册,保存着1949年以前出版的期刊、杂志、报纸7800种。
“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传统的古籍是指以纸为载体抄写或印刷的图书,通常指产生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作为纸质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古老”珍贵价值越来越高,这些古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好这些古籍,对促进文化传承、联结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目标。
古籍保护要做到科学保护,否则只能是“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除了古籍修复、改善古籍保存条件等“原生性保护”之外,最科学的是“再生性保护”,即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就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种系统工程。古籍数字化是21世纪古籍整理和开发利用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古籍保护专业人员,完成古籍书库的标准化建设。古籍文献对环境要求比较高,书库建筑的质量、书库环境的湿湿度条件、净化条件、空气质量、光照条件等,都是影响古籍保存寿命的重要因素。加强书库的消防、防盗布设,则是保障古籍文献安全的重要措施,所以各种恒温恒温、监控设施必须完备。加大古籍保护的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古籍保护制度,提高古籍保护的意识,正确处理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规范地开展保护工作。
建立健全古籍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认真落实保护措施。建立古籍资料出入库制度、书库温湿度记录表、书库翻检防虫制度、文献修复记录等等,保证了古籍的完整安全。加强对古籍保护的宣传,通过讲座、展览、培训、研讨等形式宣传古籍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营造保护古籍的良好氛围。加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古籍保护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完善的古籍目录体系。古籍内容庞杂,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制订出一个统一的感知分类标准的情况下,可参考《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分类表,对感知目录加以修订查漏补缺,建立适合本馆实际的古籍分类标准,最大限度发挥感知文献的效益。针对读者需求,编制有馆藏特色的工具书。为读者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便利。图书馆要以结合读者需求。深化馆藏特色工具书的编制。古籍部门要通过研究和跟踪读者需求,结合自己的馆藏特点,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和开发,编制有关专题、索引、综述、评述等。古籍保护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原生性保护,另外一个是再生性保护,古籍数字化是运用科学手段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的手段。
古籍作为一种书籍,最主要的作用是服务于大众,古籍的保护与查询实际是两个矛盾的存在。古籍获之不易,保管困难,普遍受到收藏单位的重视,随之也产生了“重藏轻用”的偏向,藏在深闺人未识,管理者把古籍视为“珍宝”,把它们放在书库中,秘不示人,很多视为“镇馆之宝”,同时受到古籍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限制读者使用,严重影响了古籍的利用。古籍文物价值极高,如何才能做到既保护了古籍文献,又提高了它的利用率呢?数字化资源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为从根本上改变以上状况创造了条件。当前,图书馆馆藏古籍利用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以文献信息开发为突破,而文献信息开发又与数据库建设密不可分。对古籍文献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发掘、整理,并加以数字化、网络化,这不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大势所趋。
古籍网络化,实现古籍资源共享。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古籍资源的网络化也成为一种趋势。它主要是将数字化的古籍资源在网络上有偿或无偿发布,供互联网用户使用,网络化是古籍数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古籍的价值得以实现,还依赖于古籍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看他们是否能帮助读者清扫使用过程中的障碍,为其提供准确快速的检索途径,这些就需要古籍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积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古籍保护,人才为本”,具有高素质业务水平的古籍管理者是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根本保证。从事古籍保护工作不仅需要修复技能,更需要中国书籍史、目录学、版本学的基本知识。为了提高文献资料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应分批派出热爱古籍工作的从业人员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重庆古籍保护中心举行的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提高了文献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圆满完成我馆古籍保护工作任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保护、利用、研究好古籍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它能连接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传承,古为今用,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史命,我们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人类历史文明的建设者、传承者,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时代,做好当下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