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峡地区民居的审美与保护

2020-12-07 18:24郑峰
魅力中国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保护模式吊脚楼三峡

郑峰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000)

三峡民居因地制宜,巧妙分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呈现出异彩缤纷、灿烂夺目的建筑特色和丰富深沉的多元文化积淀。从整体来看,三峡民间的建筑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一、三峡民居的审美特点

三峡民间建筑形式有三合院、四合院、复合式四合院等,平面多呈“回”字形,也有体现民族和地域风格的干栏式民居,还有不少因地制宜、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特色建筑。

三峡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源于三个因素:一是江水环抱、山势起伏的地形环境;二是潮湿的气候环境;三是外来移民带来的建筑文化的影响。

三峡地区的民居结构多趋于简洁、朴素、大方、就地取材;造型朴实古雅,富于想象,不拘规制;风格既有小巧玲珑、纯洁自然的古朴建筑之风;又兼细腻精致、协调简约的装饰创意;典雅而不显张狂,脱俗而不失尊严。

二、地貌特征与三峡民居

(一)沿江、支流较平缓地带的民居

由于坡度较为平缓,民居与聚落的布局较少受到地势限制,布局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也较少,它们往往背山临水,多呈现出组团式的布局形式,存在着较为规整的院落式民居。它们多位于交通和经济便利的地方,多以城镇的形式出现。

在布局上讲究对称关系,虽然也有随地形而有所改变的情况,但从整体上来说空间的轴线关系始终很明确。

(二)沿江、支流山区、丘陵地带的带状民居

丘陵地带的山势坡度变化,对于民居整体布局和形态特征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当山地坡度较陡时,除了将房屋分段跌落布局,把同一住宅内部处理成数个不同高度的地坪外,还可以用柱的形式将建筑的一部分悬空撑起,进行局部的架空,从而弥补基地的不平整,这就是所谓的吊脚楼式民居形式。

(三)山区点状分布的民居

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局限以及经济的制约,处于陡坡地带的偏远山区或位于山顶陡峭的山林中的山区民居,民居多呈单体形式,无法聚集而居,因而民居多因地制宜挑选有利的地形建屋,多采用吊脚的形式择地而建,呈现出非连续的、分散的点状分布。

三、三峡民居的传统形式

(一)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

中国传统民居中使用最普遍的组合方式。不仅包括单个合院的形式,还包括沿中轴线纵向或横向方向展开的多个合院组合的形式。三峡民居的建筑在格局方面保存了院落式并以中轴序列进行建筑空间组织的布局方式,并在中轴序列中间以天井或院的形式做停顿。

(二)吊脚楼式民居建筑

吊脚楼这种源于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地形复杂、地势陡峭的山地地区。它在一定环境制约因素下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局部架空,利用木棍等可做支撑作用的支撑物将房屋悬挑出建筑用地(不论是陡峭山地还是临水悬崖)的部分支撑起来,以扩大有限的用地面积。

吊脚楼式民居建筑主要集中在巴东地区,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架空底层,体现了吊脚楼建筑在功能布局和空间划分上的独特理念;二是“转角屋”,作为最经典的带转角楼的吊脚楼,是有着别具特色的形式与功能兼备的组合。

(三)封火山墙式民居建筑

它是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以满足防火防盗的要求。

建筑功能分区合理,平面布局紧凑,往往以天井为核心,规模较大且建筑质量较高的住宅,平面布局讲究轴线,注重多重天井的组合。建筑立面的特色便是封火山墙了,其高低起伏,颇具特色。建筑墙体砌块通常采用当地材料烧制的青砖砌成,颜色呈青灰色,整个山墙面色彩黑白灰对比鲜明。

四、三峡地区民居保护模式与保护利用策略

(一)原地保护模式

指在建筑原有基址上对建筑进行保护,主要适用于淹没区水位线上文保单位。被列入文保单位的传统民居建筑实施原地保护,如同其他类型的建筑遗产一样,受到文物法的保护。

原地保护模式对真实性破坏相对较小,建筑周边的环境没有过多改变,最大程度上保护建筑民居的基本原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在原地保护的基础上,还可以原位升高复原、异地复制重建,以保持这一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景观。

(二)搬迁保护模式

指被认为具有突出价值的传统民居遗产从原先基址迁移到另一地段,以拆解重装的方式,严格按照原样重新建造。这类保护模式主要适用于原址已不适宜保存的传统民居建筑,由于建筑散落于偏远地区,其周边环境也已经遭受到了破坏。

但这种模式下,传统民居建筑的原生态未能得以保护,只是搬迁了建筑的本体,建筑周边环境和空间形态,因新址的局限性,造成了信息的不完整,复建过程中真实性也有所损失,其历史信息已有不同程度的衰减。此外,新址多用于展示、观赏等,不再是民间的生活场所,建筑空间多已被功能置换,承载乡土文化的功能性也有所减弱。

(三)图像资料保护模式

这种保护模式适用于那些保存现状残破严重或改动较大以致无法辨识文物原貌的,收集史料整理建档、详细测绘拍照记录,或托片、制作模型,有条件的还会做出文物复原图,并将有价值的构建拆下保存,为今后三峡地区传统民居的全面研究提供材料依据。三峡水库淹没区的部分故民居和遗址等都是采用这种保护模式。

留存资料保护的内容为与传统民居建筑本身密切相关的构件、材料、工艺等有形部分,也包括其周边的社会、经济及建筑有关的文字史料和相关背景、民间故事等。这类保护对象多是因其保存现状情况较差而采取的形式,也是留取资料保护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三峡民居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一)乡村振兴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要注意保护、保留一些有代表性的乡土民居和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规划、维修、整治、利用及乡土旅游开发等形式,使它们得以再生和延续传统,实现乡村的振兴发展。

(二)修旧如旧

民居要修旧如旧,保留乡土民居的原汁原味,它是我们的一笔宝贵遗产,是留住乡愁的根基。但我们对他的关心、保护、发掘和研究还远远不够,有待于加大保护、维护和传承力度,尽可能留下历史文化的记忆。

(三)民宿改造

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农村危房的改造,大量乡土民居和传统村落迅速消失,与之并存的乡土文化也随之消亡。人们开始意识到乡土民居和传统村落的宝贵价值,而通过民宿的改造,可以使乡土民居有效的得以保护并焕发新的生命。

猜你喜欢
保护模式吊脚楼三峡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原来你是李白的三峡
猫科动物的保护色
猫科动物的保护色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吊脚楼(外三首)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域外信用的立法模式对我国信用权保护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