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莉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好诉求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以此为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新时代发展的不断变化,创新理念、改进方法,努力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歌曲作为我党、我军的历史积淀和精神传承,具有弥足珍贵的教育价值,将红色歌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红色歌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范畴,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服务于党的奋斗目标,其内容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教育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红色歌曲则是文艺与政治相结合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创作内容也不一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要素,通过歌词、旋律表达音乐情感,唤醒人们内心强大的力量。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歌曲表现形式不同,但价值取向相同、目标作用一致,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红色歌曲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2]。红色歌曲的歌名响亮振奋而又鼓舞人心,旋律时而铿锵豪迈时而悲愤低吟,歌词不仅反映时代背景而又富有教育意义,让人听罢不禁情感激荡、催人奋进。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歌曲的传唱就曾激发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杀敌。红色歌曲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广大学生在传唱中凝聚力量、在解读中感悟传承、在表演中激扬豪情,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活力动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歌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都是为群众、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歌曲的创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为重要遵循,才能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更好的凝聚力量、服务人民。把相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歌词的形式展现出来,让红色歌曲在传唱的过程中,传递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让大学生从生动的旋律中汲取精神和力量,坚定信念、陶冶情操、勇于践行,更好地实现红色歌曲良好的教育作用和感化效果。
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今后开展教育工作,“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3]。将红色歌曲所蕴含的红色基因、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内在要求相一致,有助于大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歌曲蕴藏着博大的革命精神,是红色基因的“容身之所”。通过红色歌曲进行红色基因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道路自信。例如,20 世纪50 年代流行的《社会主义好》,语言朴实、旋律浑厚,歌颂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景象,唱出了全国人民坚定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20 世纪70 年代的《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抒发了人们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的坚定信念与美好情怀。红色歌曲具有一定的导向性特征,大学生在演唱红色歌曲的过程中,叩击心灵,振奋精神,从简洁朴素的歌词和铿锵有力的旋律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大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与生活,潜移默化地推动大学生坚定自身理想信念。
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4],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和文化交织碰撞,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相应地受到了冲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红色歌曲记载着浴血奋斗的战争史、讴歌着热火朝天的建设史、赞颂着春风拂面的改革史,其本身就是一种爱党爱国的生动载体。例如,在民族危亡关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旋律激情澎湃、歌词催人奋进,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1949 年将其确定为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并传唱至今,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5]。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才能凝聚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6]。无论是红色经典歌曲的旋律还是歌词,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蕴含着真善美,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崇高情感的感召下,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大学生在欣赏《红军不怕远征难》时,通过感悟其中的长征精神,让自己从心灵上得到震撼与升华,从而有助于锤炼大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拼搏抗争的品格。重温红色经典音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既要分析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还要引导大学生进行审美分析,让其感悟歌曲中表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音乐语言美、栩栩如生的音乐形式美、赏心悦目的音乐旋律美和情景交融的音乐意境美,使大学生在审美欣赏中产生情感共鸣,锤炼品德修为。
教育引导大学生矢志奋斗,就是要让大学生把奋斗精神当作一种价值追求,时刻牢记勇于奋斗的优良传统,不因一时受挫而垂头丧气,不因身处困境而选择放弃,要做到不懈奋斗,敢于拼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的,“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用矢志奋斗的精神状态唱响青春绚丽之歌。红色歌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奋斗历程。红色歌曲歌词积极向上,充满着正能量,旋律高亢激昂,振奋人心,听后让人对生活更加充满动力,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感染人们奋发向上。《歌唱祖国》创作于建国初期,歌曲韵律明快雄壮,歌词朗朗上口,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壮丽景象。通过歌曲的传唱,可以体会到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血,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建立了新政权,带领人民群众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这与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精神是分不开的,符合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高校大学生要接好熔铸了老一辈矢志奋斗的接力棒,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铭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词,自觉做勇于奋斗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合拍,在新时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各个方面的需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也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因此,高校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探寻红色歌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满足大学生的实际获得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将红色歌曲融入课程教学,以实现声乐教学的常态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催人奋进的旋律、深情流畅的歌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所传达的思想价值和理论内涵,并激发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将教师传授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转化为执行力。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选择1 首或2 首歌曲对相应的章节进行导入,在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时,《抗敌歌》《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在理解和认识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乐感,而且能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要深入推进红色歌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为指导,创新和繁荣校园文化活动。校团委要充分利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政治教育活动,用唱红歌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出来,发挥文化熏陶作用。同时还要注重挖掘宣扬蕴含在红色歌曲中的感人故事,并通过宣传栏、公众号、广播等途径加以宣传,让大学生能在歌曲中重温革命的理想,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情壮志,回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体会与祖国同甘共苦的责任意识,形成崇德向善的育人环境。
高校要充分运用网络载体,探索形成红色歌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首先,学校可以建立红歌校园网站,构筑红歌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校园网站上开设红歌教育网络专页,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红歌分阶段编辑网页、根据红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分类编辑网页,学校还可开设“爱伟大祖国,唱经典红歌”“唱响红歌弘扬正气”等栏目,实现红歌网络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其次,学校可以建立红色歌曲微信公众号,每天向学生推送有关红色歌曲的内容,学生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思想品质受到洗礼,精神面貌得到改善,知识视野也得到拓宽。从而“把微媒体的感染力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把微媒体的传播力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8]。
新时代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用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语言交流思想情感是最通俗易懂的,审美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而是要造就一个完美的人格的教育”[9]。让高校大学生欣赏红歌之美成为一种享受,从而使大学生在艺术审美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把自己锻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