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音乐课程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及研究综述

2020-12-07 17:54季雨茜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评鉴 2020年14期
关键词:资源教材音乐

季雨茜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中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提出:“地方和学校应根据各地的人文社会环境和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民族地区还应将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 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地方音乐也称作乡土音乐、本土音乐,每个地区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具有区域性特色的音乐文化,很大一部分的音乐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悄然形成。地方音乐是一个大的载体,正在向我们传递着多元的民族文化,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把这个载体引入到学生手中,一方面加强民族文化意识,另一方面为文化创新做准备。现如今地方音乐课程在当地的实施现状到底如何?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这些共性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是否有相应的解决对策?处于信息化的时代,是否有更多的资源需要开发利用?

一、研究现状

通过主题检索“知网”数据库,共找到相关文献241篇,其中期刊论文186 篇,硕博论文55 篇。笔者总结出这些文献大多是地方音乐课程在当地学校的现状与问题、课程难以展开的原因以及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对策的研究。

二、研究综述

(一)学校音乐教育中地方音乐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文献中以少数民族地方音乐课程为例的占大多数,主要是云南、贵州、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相对于汉族地区而言地方音乐文化资源更为丰富,其地方音乐课程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实施现状更具代表性。

部分学校整体音乐教育观念落后,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云南昆明市禄劝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禄劝县屏山小学为例》一文,作者杨娅敏认为昆明市禄劝县农村的小学教育整体滞后,当地小学音乐教育更是面临音乐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匮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还有《安徽农村中小学地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以桐城歌为例》的作者潘竞指出,安徽省优秀的地方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主观积极性不够;民众的观念认知不够等。

教师的重视程度和自身的教研能力对于地方音乐课程的发展起主要作用。在《丽江纳西族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作者曾瞾运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统计法从如何学习、传承本民族音乐的角度叙述了丽江古城区和玉龙县具有代表性的小学使用音乐教材的种类和现状。作者通过走访发现由于乡土(本土)课本的高损耗量,丽江的四所小学均停止使用本土音乐教材。仅有一小部分热爱纳西族音乐的教师还会把这套教材中的一些歌曲作为课堂上的补充内容,而更多的教师则选择专心上好国本教材里的内容。作者指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重视度不够。提到师资情况的还有《新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塔城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反思》的作者曹勇冠具体对塔城市第一小学和塔城市第五小学进行研究,他发现现音乐教学与传统生态处于脱节状态,教学观念的落后,音乐教师的定位不清,教师教研能力薄弱等等原因阻碍了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为此作者提出了四个融合。

地方音乐课程开展需要有教材的指导,多个学校出现了教材不适用等问题。文献《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现状分析》一文对四川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地方音乐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文章指出四川省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乡土音乐文化资源,当地多所小学提出“进课堂、进课程、进课题”的“三进”理念,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接受能力,改编了一些困难的川剧歌曲便于学生接受。

学生整体积极性不高也是常见问题之一。郭舒瑜的《小学音乐课中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昆明市新呈贡区斗南小学为例》一文提出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有价值、有特色的优秀地方文化资源,使地方优秀传统音乐得到传承与发展。作者在斗南小学前期调查表明,新呈贡区的民间歌舞花灯和地方戏曲滇剧都融入了校园生活,仅有部分学生对花灯和滇剧有所了解。但通过问卷调查之后发现依然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地方音乐持无所谓、甚至反对的态度,作者指出主要问题涉及到三个方面:教师、家长和学生。刘凤琴《福建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发的建议及其措施》概括总结了福建闽南、闽北、闽西和闽东主要地区地方音乐课程的开展现状,这些地区整合了地方音乐资源,使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音乐课程在中小学实施开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作者指出在这其间出现了师资不平衡、缺乏地方音乐教材、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整理文献可以看出:地方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存在共性,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师资队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并且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有部分老师觉得自己只要教好教材上的知识就行,根本不会花时间去考虑教材外的音乐课程资源,而学生作为一个被动接受者,地方课程的存在与否取决于他们的老师。其次是地方音乐课程教材的问题,有部分地区针对乡土音乐编写专门教材,但是教材中选取的内容学生难以接受,即学习地方音乐有一定的门槛,这样导致学生的兴趣下降,学习起来极其被动;还有部分地区没有编写专门的教材,完全靠教师的自身经验知识传授给学生,地方音乐则是作为补充内容。最后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这一点实际上与前面两点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地方音乐这一问题是要不断思考的。

(二)学校音乐教育中地方音乐课程难以展开的原因

《安徽农村中小学地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以桐城歌为例》把政府重视程度归为首要原因。《小学音乐课中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昆明市新呈贡区斗南小学为例》也指出由于缺少地方政府这个“强推手”,教师都是跟着教育部门走,如果教育部门不重视起来下面的教师也一样不会重视。《地方文化视野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以乌兰察布地区部分中小学调查为例》作者郝文强在文中指出在多民族文化和移民文化并存的乌兰察布地区,音乐课程仍然被称作“副课”,是所有课程中的调味品,即使社会各界在认识和教学设备投资上有所改善,但还是和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异。

《丽江纳西族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中,作者通过走访和访谈,发现古城区和玉龙县的部分教师是因为工作调动新转来的,还有一部分教师以前教的并不是艺术类课程,他们对丽江的乡土教材知之甚少,对本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意识和感情比较淡,而老教师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整体来说,教师群体对本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态度和做法都是不坚决的。《安徽农村中小学地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以桐城歌为例》中也指出目前安徽省在地方音乐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之一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主观积极性不够。文献《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提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是因为师资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自身教育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点:一是地方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听从教育部门的安排,教师听从学校安排,缺少了政府这个“强推手”,地方音乐课程的起步就变得困难,教学设备的投入也会因此受影响;二是教师对于地方音乐认识不足,这点源于最开始学校招聘教师的要求,部分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门槛较低,教师自身理论基础薄弱;三是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本身就是被动的,加之全球信息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很难主动探索学习本土音乐。这一点在《丽江纳西族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也曾提到。

(三)学校音乐教育中地方音乐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对策

1.开发对策

《基于本土音乐文化的河北民歌校本课程开发》的作者安娜以河北邯郸峰峰矿区春光中学为开发对象,希望能将本土音乐文化与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相结合,达到有效继承和传播各个地区的音乐文化的目的。安娜继续分析了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专门针对春光小学提出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建议与计划等等。

《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作者高洁重点在于理清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分析具有针对性的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规程,提出了四种模式和四种策略。其中四种模式分别是:问题模式、主题模式、拓展模式、兴趣模式;四种策略分别是:1.强化资源开发利用意识;2.加强资源的普查与筛选;3.建设课程资源库;4.完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机制。

皮欢的《四川凉山彝族音乐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地方音乐课程研究》一文中,作者指出开发具有凉山彝族特色的地方音乐课程十分必要,要开发具有彝族特色的地方音乐教材;并且丰富四川凉山彝族地区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一种作为宗教文化的毕摩音乐,开发以毕摩音乐为主的综合音乐课;拓展四川凉山彝族地区音乐课外实践教材。

如今社会各界对于音乐素养的认识有所提高,都有意识到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学校音乐教育需要有可行性的专业人士,这将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来指导课程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2.实施对策

《小学音乐课中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昆明市新呈贡区斗南小学为例》中,作者郭舒瑜认为要解决地方音乐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从根本原因入手,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选取适合小学生的课程资源;另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再者要注重校外课程的开发;最后要有一个完善优质的评价体系。

潘竞在《安徽农村中小学地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以桐城歌为例》一文中明确给出了桐城歌校本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音乐教材中设置桐城地方音乐课程要分为赏析和学唱两个部分,同时也要发挥音乐教师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积极认真的备课,将以审美为核心,选用的歌曲要熟悉并准确范唱,要知道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生,更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增强教研能力。最后推动多方协作模式,共同推动桐城歌校本课程的开发”①。

《新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塔城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反思》一文,作者曾勇冠提出了两点对策:一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更新音乐教育教学观念;二是多元背景下音乐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他想从教学观念和师资质量入手,传承、继承、发扬传统音乐并非靠一时的热情,而是靠平时的积累和耳濡目染,并且要在扎根民族文化的同时拓展多元文化的视野。

面对各地区课程实施所出现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具有决定性的师资问题解决。首先教师自身要增强民族意识,发挥积极作用;其次要把握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不做“一言堂”,从学生的自身经验出发;在传递音乐知识的时候不能忽略学生学习地方音乐的过程和音乐的审美性,要知道地方音乐课程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而是要最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结语

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下去,追寻原生态的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作品不但可以使学生有听觉上的享受,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需要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融入,其中丰富的内涵,是人生智慧与文化建设的精神家园。而距离我们最近的传统音乐就是地方音乐,在整理查阅了有关地方音乐在校本课程中的现状及研究后,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是有共性的,因此也想呼吁更多有关地方音乐课程建设的有识之士,共同守护我们的老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

注释:

①潘竞:《安徽农村中小学地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以桐城歌为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 年,第4 期,第132-133 页。

猜你喜欢
资源教材音乐
教材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