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漓江胜境图》绘画技法特色

2020-12-07 17:54单洪彭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评鉴 2020年14期
关键词:李可染黄宾虹漓江

单洪彭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之初,1950—1965 年这个时间段是山水画创作的高峰期。这个期间国家颁布了多项有关新中国文艺创作的方针和政策,给予了艺术家最好的创作条件。适逢盛世的艺术家们无比感慨和激动,这一切变化给予艺术家们无限的创作动力,他们忘我地投入到热情的新生活中,用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歌颂新生活和新时代。

李可染作为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富有报复而有理想的他开始大量创作符合新时代的作品。他的早期艺术成就主要是人物和牛,人物形象传神,水牛有稚拙之气,艺术品位很深。随着时代的改革,李可染慢慢接触山水并研习山水,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可染的山水画以“漓江山水”为代表,深厚而凝重、博大而沉雄,画面中光影的运用是其开创性突破,加之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赋予了山水更博大、更壮丽的意境,并以鲜明的艺术个性结合时代精神促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升华。

本文通过对李可染漓江山水画风的研究,从他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入手,系统的对其山水作品绘画技法以及思想展开研究。探究李可染是如何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做到“心象”到“物象”的转化。

一、李可染《漓江胜境图》风格形成

(一)李可染“漓江山水”画风成因

李可染漓江山水画风格的形成与李可染的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李可染对艺术的思想态度是开放的,李可染曾说:“我们的艺术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世界观、艺术观也一定要阔达,对于外来的艺术,李可染认为最重要的是摆正态度,把握好主次关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都要下一番研究功夫,好的、有用的就要吸收,这样才能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

李可染认为:“一个画家要坚持现实主义的正确道路,就要认真学两本书。一本是大自然,他包罗万象、无穷无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任何一个自然现象,都是一门无穷尽的学问,深钻进去,都能成为专家……二是精读传统,传统还包括历史,他们的关系密不可分。人如果离开了客观世界和传统,就不能创造出任何东西”①。李可染身体力行,落实到本身就是“师古人、师造化”。

李可染曾经跟随齐白石学习国画10 年之久,这期间白石老人的作画精神与态度给了他深深的触动。白石老人每每创作,从来不信笔涂抹,都是在合乎法度的边缘上不断突破,给李可染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培养了李可染严谨的创作态度。白石老人作画用笔坚挺,力透纸背,用墨浑厚苍茫,这得益于他对书法篆刻的理解,李可染深受触动,并曾说:“笔墨……讲的最好的是黄宾虹,实践最好的是齐白石”。

李可染对漓江山水的喜爱大概是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的,他多次来风景胜地桂林漓江进行写生和创作。桂林的山光水色、阴晴风雨,给李可染在笔墨表现上提供广阔无垠的天地,他用融合东西方的造型语言和画面结构处理,使传统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李可染艺术创作发展历程

1.1943 年—1953 年钻研阶段

1943 年李可染应聘国立艺专讲师,并从事中国画教学

1946 年拜齐白石为师,同年深得黄宾虹积墨法之妙

2.1953 年—1959 年写生变革阶段

1954 年变革中国画,首次踏上写生之路

1956 年再次写生

1957 年和画家关良访德

3.1959 以后

1959 赴桂林写生

1961 年提出“採一炼十”的主张

1964 作《漓江天下无》

1973 作《漓江胜境图》

从以上发展历程来看,李可染的漓江山水风格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十几年探索学习形成的独特风貌。

二、《漓江胜境图》艺术特色

(一)《漓江胜境图》视觉图式

漓江山水是李可染绘画成熟时期的创作题材,这个时期李可染在笔墨上已经有一定的造诣,创作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自己所学技法去表现事物。其中以漓江山水为主题的作品有多幅,有《清漓胜境图》《漓江胜景》《漓江天下无》等。以《漓江胜境图》为代表,我们可以看出李可染晚期山水画风的特点。漓江山水系列可以说是李可染绘画技法成熟时期的作品,在早年深研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又得以西方绘画技法的补充,经过不断地写生创作,终于在漓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李可染成就了漓江,漓江成就了李可染。

1964 年,李可染创作了《万山红遍》后画风逐渐变得沉稳、厚重大气,1977 年,社会的趋向安定,文化开放程度的提高,使得艺术家们的心情终于不再压抑,创作激情也争先恐后的迸发出来。李可染也是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不朽的诗篇——《漓江胜境图》。

《漓江胜境图》是一幅半全景式山水画,构图相对较满,在这之前很少有这类形式山水出现。古代山水讲究气韵生动,故山体构图到顶端的时候讲究通透,留有空白,计白当黑,知白守黑。而李可染“漓江山水”系列中的山形基本是铺满整个画面,即使到了画的尽头还是满满的物象,只不过是通过墨色的枯湿浓淡和光影来区分画面的前后层次。李可染还创造了一种“以大观小”法,通俗地讲就是把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的“三远”中的“深远”视角抬高,然后观景的一种方法,这也是“漓江山水”系列特点之一。“以大观小”还有西方散点透视的方法包含其内,它又区别于中国画中的全景透视。李可染的“以大观小”透视更注重真实性,偏向西方理论,而中国画中的全景透视是可以突破地域限制的技巧,他山之石,他乡之水,都可以描绘进同一幅画。这是李可染对传统山水做的一个变革和突破。李可染受过西画教育,西方绘画重视体积和光影的理念给了他一定的影响,漓江山水高大雄浑,但是都是起于江面,不像太行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高度,和纵横较多幽谷险峻的气势。反而漓江山水像是丰碑,屹立在江面上,对其写生最大的特点也是它那大面积的背光下的郁郁葱葱的山体,外加一层强光照射在留在山顶的轮廓,正好与李可染所学的绘画技法契合,李可染来到丽江开始大量写生创作,不断融合相关技法进行创新,在这,他找到了最适合的表达方法。漓江山水的雄伟俊丽和婉转悠长之势表现的淋漓尽致。

《漓江胜境图》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大块,左右两侧山体在漓江的分割对比下拔江而起,在江面的映衬下,漓江山脉显得非常高大雄伟。作为画面第一主体部分存在的右侧群山,李可染对其刻画的也非常细致,画中林木苍翠,村舍人家掩映其中,错落有致。画面中各物象强烈的大小对比更加突出山势的宏伟,加之远山云气的掩映,画面更是增添了了许多仙气。左侧高山下的农田给画面增添了一丝温和,农田上有些人家,更多了一些生活气息,李可染在画中虽然是借助了西方塑造方法,但实际表达的还是中国人传统文化的根,一田一房一村庄,浓浓的农耕社会经济文明。依山而居也自古就是中国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之一,也是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观。两侧群山之间的江水蜿蜒曲折,因为地势的平缓,水流平缓,更是给画面添加了一些宁静中的动。江水划破天空直通天际,使人魂牵梦绕,遐想不止。江水在画面中也起到了分割的作用,将两侧山体划分开来,由于它的分割,平淡的构图多了一丝气韵,也使得群山密布的画面更多了一些通透。

李可染的《漓江胜境图》构图看似平淡,却是处处用心,看似写生写照,却是处处经过主观处理。最厉害的技巧莫过于此,雁过不留痕,笔落惊风雨,显现不出一丝人工处理的痕迹,你会认为,他就是这样,也应该这样。

(二)《漓江胜境图》笔墨语言

李可染讲究传统笔墨,他认为传统的东西不能抛弃。他可以做个绘画的革新者而不是改革者。他的西画基础给他对传统山水的变革打下了很好的理念基础。西方绘画注重表现真实色彩、体积和整体明暗关系,而国画则是注重表达意境,所有画面形象都是为其服务的,单独的形象在国画里边是相对弱化的。在《漓江胜境图》中就可以明显看出,它区别于传统中国山水画,更注重体积的塑造,和光影的运用。通过积墨法,让画面的层次和变化更丰富,厚重浓密的墨色也让视觉冲击力来的更加强烈。

《漓江胜境图》中前半部分山脉墨色浓重厚黑而且富有变化,远山墨色清淡玄虚,空灵婉转。李可染对山体笔墨塑造也不同于传统皴法,他的出发点是围绕体积塑造展开的,其中的点笔有些像油画里的点画法,这种技法在宣纸上可以反复不断渲染,达到浑厚华滋的效果。李可染还讲究古法用笔,在强烈的厚黑墨块下还要见笔,笔墨苍润相济。加之积墨的渲染,变化丰富且富有韵味,能够深深触动观者心灵。由于他画的漓江山水大都是背光的,所以当人们站在山上会看到强烈的光线变化,李可染也确实在画中表现出了这种感觉,将漓江山水的特色表达的淋璃尽致。

李可染曾经跟随黄宾虹学过一些笔墨上的法度。黄宾虹画画古法用笔,每笔都要做到传神生动,富有节奏变化,看似凌乱的短小线条实则刚劲有力而且整体。黄宾虹的山水以小线条组成面,近看全是抽象,拉开一定距离后山体、树木、以及人物才得以清晰可见。黄宾虹的积墨也是非常有名的,但是他的积墨很难模仿和学习,李可染很聪明,他知道如果完全学习黄宾虹的笔墨就会没有个人特点,所以他变通的学,摒弃了黄宾虹用笔的短小线条,吸收黄宾虹的积墨,并且在黄宾虹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的渲染,墨色变得更加苍润。

李可染的山水墨法的创新形式打破了传统山水的水墨表现形式,逆光的运用为传统墨法增添了许多光彩,墨色浑厚,具有光泽、不死板。在此基础上李可染还用花青和酞青蓝加以分染,画面更生动传神。“在此后的基础上李可染还创新了“揉墨法”,它是积墨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揉墨法是积墨法与笔法相互结合的一种墨法,就是在积墨的同时加进去一定的擦笔,李可染有效的将古法和现代结合到了一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三、《漓江胜境图》艺术特色对现代山水画的影响

《漓江胜境图》作为李可染变革性山水是很成功的,李可染一直秉持为“为祖国山河立传”信念,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李家山水样式。其精心建构的漓江山水系列,作为誉满天下的艺术美学工程,莫不由此立原点;莫不以此为圭臬。传统的笔墨不能丢,李可染变革山水是基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丰富,山水画被李可染又推到了一个顶峰。

李可染是近代提出对景创作的第一人,并且将此法用于教学当中,令无数学习中国画的莘莘学子得到了更有效的学习国画的方法。对景创作实际是实践检验理论的过程,漓江山水给现代山水画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觉图式,对现代山水的贡献是不可代替的。

四、结语

李可染是20 世纪中国书画界的一代宗师,也是继黄宾虹之后山水画领域里的新里程碑。李可染对待国画态度真诚、坚持创新。他在经历了战乱年代到和平年代后,山水画更加重视意象的凝聚。李可染报国情怀高涨,多次提出写生师古人,致力于山水画革新,对李可染来说,山水是祖国的代名词,创作山水就是为祖国山河立传。

注释:

①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李可染黄宾虹漓江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河山有君
——李可染艺术精品展
等不及的收徒
等不及的收徒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黄宾虹的佳作
黄宾虹的佳作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