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 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
传统书法的历史悠久,也是在比较丰富的文言文化环境中应运而生。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书法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技术的普及,西方现代知识的传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书法艺术创作的进程。书法家在对传统书法进行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上,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本文以隶书为研究对象,以具体的创作历程来研究艺术的发展历程,并对隶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意见。
随着考古、信息技术、出版印刷的全面推进,一大批书法遗产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的选择范围大大扩展。首先,汉代名碑诸如《乙瑛》《礼器》《曹全》《石门》《华山》《史晨》《张迁》等是隶书学习者绕不过的坎。近年来,在全国书法展或单项书法展上获奖的书法家作品,大多是书法家对汉代名家石碑的基本掌握;其次,许多书法家选择汉代简书、木雕、砖雕、陶文和各种新出土的汉代石刻作为选择对象;最后是一些书法家在创作中混合的取法唐法、清法和杂体,在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艺术创新,但作为隶书艺术特点的体现,传统隶书的风格仍占据主流地位。
在书写中,传统的隶书一直强调“轻咬头,重吞尾”,以行为中心,注意“不近则不远,不落则不缩”。在隶书书写的过程中,当代书法家大胆地扬弃了传统的隶书过于陈旧和板滞的书写形式,借鉴和揉合了隶书以外的各种书写形式,大大丰富了隶书的创作形式、结构和组织形式。
在当代隶书创作中,大量的偏正面和侧正面被使用,而且笔画形式丰富。一方面,它适应了当代书法的背景,笔触表现力丰富,虚实对比强烈,增加了书法在大空间展示环境中的视觉冲击力。
另一方面,加强了隶书的灵活性和表现力。从结构上看,传统的隶书多为碑文,具有平直、方正的重要结构特征,横有行,纵有柱。然而,“当代隶书着重有趣”,在结构和组织上,不断追求组织的新趣味,抛弃了传统隶书的扁平化结构,呈现出字形修长的趋势。字体结构而言,许多书法家的隶书创作风格呈现出激进的现象,混合隶书、篆书和其他书法风格,使隶书书写更加简单,结构更灵活,创造出许多具有新观念的形式美感和空间布局的作品。
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许多书法家都追求水墨的趣味。当代书法家改进了传统的用墨方式,吸收了中国画的养料,形成了一套擅长表现书法线条和书法画面的水墨效果的技法。古人倡导的“墨分五色”得到了充分体现,焦墨、厚墨、重墨、淡墨、清墨的使用灵活多样。墨与水的灵活运用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如干纹、润湿纹、膨胀纹等,提高了隶书的视觉表现力。甚至有书法家把明矾和其他材料加入到墨水中以达到特殊效果。有的书法家能巧妙地宿墨自然外洇特性,将水墨画的视觉效果运用到隶书的创作中。从这些角度来看,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于墨水的应用是非常丰满的,对于不同种类墨水在不同种类纸张上的效果也极为注重,墨水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对画面氛围的追求。不仅如此,周俊杰、李岗天等著名学者善于运用墨升墨留等技法创作隶书。除了墨水用法的精进,隶书的线条也有所创新。传统的汉隶风格中对于线条的回火,讲求多变,以圆形笔为主,方形笔为辅,巧妙之处在于圆形和方形的搭配使用。当代隶书创作的书法家给隶书的线条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撇须的垂直笔触,如撇、压、钩,比预期的要长。其他的笔画被缩短、加厚、再加厚,其他笔画缩短、加粗、增厚,融长短粗细厚薄于一书。从用笔角度来说,当代书法家不满足于传统线条的平直,追求变化感,从而增加了笔柄或笔尖的扭转,丰富了线条的形体。
在新的机遇面前,当代隶书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求新趋势,即书法家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独特的风格。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发展,使得当代书法家选择隶书材料的研究非常广泛和自由,如古代陶器、鼎、竹简、圣旨版本、砖、瓦、古代的钱、密封泥土、石头、悬崖、墓志铭、图像记录、经文复刻等,都能够成为当代隶书书法家研习的目标。这种相对完美的参考材料或多或少敦促读者关注各种各样的隶书不同面孔的普通的做法,并敦促读者无意识地集成各种隶书在创建过程中,甚至混合于其他隶书。因此,在书法的具体创作中,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以一件隶书为中心,加上其他的隶书和书法样式。从往届全国展览的获奖作品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获奖作品都具有创新性,它主要表现为几个碑文的混合,或篆书、楷书、行书和隶书的更好结合。例如,在隶书创作,夸张的趋势,明显的细长的风格,隶书的快速写作风格,协调各种隶书,隶书的趋势进一步简化等。目前,隶书创作的这种明显倾向,反映了书法家在隶书创作中知识结构的拓展,这种拓展意味着书法突破字体的界限造成影响,书法风格逐渐从单一字体的象征变成具有统一性的审美特征。这种知识结构不同于以往的古代书法家。当代书法家为了配合自身新的艺术面貌的出现,在创作道路上具有更广泛的选择性和可利用性。这种广泛的选择性和可利用性也充分体现了当代书法家创作思想的高度自由。当代隶书是在崇尚多元、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创造隶书最迫切的要求是书法的自由和创新。
当代书法创作作为书法的一种现代意义,就展示场所而言,已经不再是围绕传统的书桌,而是走向以现代的展厅为中心的多元化展示。因此书法作品面临展厅的环境,对字体的大小和书法家的心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上,文学艺术作品的风尚始终和社会思想息息相关。晚明浪漫主义的兴起是由于社会生活市民化的突出现象、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盛行以及当时哲学的盛行。王阳明认为心是宇宙,主张引导良知。思想家李智认为,“王阳明想要‘给予’的良知,只有保持纯粹的‘真诚’,才能实现,这就是不受外界影响的‘童心’”。在文学方面,崇尚精神性理论,明末文化界对其气质的直接表达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徐渭,直接将书法、创作、绘画融为一体,将绘画与写作思想提炼成意识形态的表达思路,在书法中加以综合。在中学衰落和西学盛行的背景下的程式化,自西学传入东方以来,传统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 世纪初汉字理论的废除和拉丁汉字的运动,都是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西学热潮的兴起,艺术界对西方艺术的关注也十分明显。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第二次西学热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西方艺术的认识。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极为关注,因此现代书法的表达风格,越来越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成为一种现代的,融合了中国传统具象性艺术风格与西方意识派思想的全新诠释,在用笔风格上仿古,在整体意向上强调情感的表达与矛盾的冲突。
众所周知,西方传统艺术注重写实和模仿,仿生风格的细节主义是其传统。而西方现代艺术则逐渐摆脱了对图像和现实的模仿,形成了更为纯粹、概念性甚至是抽象性的创作。现代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关于各种艺术流派的风格历史。西方现代艺术起源于塞尚。塞尚之后,所有的艺术都在不同的方面出现。例如,印象派注重光和影,野兽派注重色彩和情感,抽象主义注重纯粹的象征绘画,达利主义注重反艺术和反美学,超现实主义追求梦想,流行主义注重对商业社会的再现和重新诠释等。各种不同的艺术流派和思想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呈现出明显的风格化和分化趋势。
通过对西方艺术理念和创作理论的观察与思辨,在书法创作中形成一种不同于现代艺术的新的艺术风格,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流派,是当代艺术家努力的方向。在当前的隶书创作中,存在着多方面的现象,如多面化的创作方法、自由的创作以及对自身艺术形态的追求等。其思想根源和理论创新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当代书法创作,尤其是隶书书法创作,明显能体现出西方新思潮影响下的艺术融合现象(多元化、自由创作),表现出强烈的风格追求欲望。隶书的现代性发展是不同文化在书法文化背后的融合。事实上,古代书法也有其背后的文化问题。如果我们根据金、唐、宋、元、明的时代特征来概括当时的书法,那么每个概括时代背后的文化特征就一目了然了。应当说,在当代隶书创作中采取多种方法是正确的。我们认为,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西方文化的不断传播与发展,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部决定在每一所大学开设汉语专业学位,并规定中小学书法为必修课程。书法的新现象、新形势将更加明显,书法作品的审美观念和创作内容将逐步实现意境的统一性。此外,全国各地高校书法专业的不断设立,也增强了书法的学术意义。中国书法协会举办的展览积极鼓励投稿者进行科学性的创作诗歌和文章,旨在解决书法作品的意境与写作内容的意境不一致的问题。自西学东渐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白话书法创作是影响隶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解决的办法似乎是加强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普及;另一方面,加强传统文化与西学文化的融合。今天隶书创作背后的文化问题似乎与宋代倡导艺术风格背后的文化问题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中西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将使书法创作再次繁荣起来。如果隶书创作处于现代化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就是对目前形式的深化和成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