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本土艺术特质的再发现
——从现代设计出发观照民间美术中的隐性知识

2020-12-07 12:45王南杰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关键词:造物全球化民间

王南杰(南京晓庄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科技进步带来传播与交流的快速发展,全球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影响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全球化的智能设计终将会到来,在高度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中,必然要考虑中国设计自身语言问题,思考属于中国设计的新范式。[1]“恰恰源于全球视角,我们才必须面向这个世界,勇敢展现我们的本性。”[2]全球化引发了对本土性的再发现与再思考。

全球化与本土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罗兰·罗迫逊(Roland Robertson)指出,对立不应该是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存在于全球性和地方性之间,二者之间不是两级的关系,本土化应该被看做是全球化的一个面向。[3]文化维系着民族融合和种族延续,世界各国的设计都有其独特文化特征,设计的灵魂就蕴藏于这些传承下来的文化特质中。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现代设计才既是国际的,又是民族的。中国的现代设计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强烈意识到了解世界与保持自我的重要性。

一、现代设计中的本土意识回归

1.本土与传统的关联

全球化语境中,差异是价值所在。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对于“本土”的强调,是为了提示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本土文化价值的重要性。毛里尔(Maurial,M.)认为,以“地方性”“整体性”和“口头性”为主要特征的本土知识,是本土人民在某一地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和智慧结晶。[4]“本土”作为一个现代概念,虽然也指“传统”,但又异于“传统”,“本土”同时是个开放系统。世界文化序列中本土知识体系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是强调“本土”的意义所在。科学冷静的本土知识体系,作为一个全方位的、非民族主义的传统文化系统,可以小心绕过经验误区,使终极关怀精神贯穿学术研究的始终。[4]

传统工艺显然是我们本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蕴于其中。在《失控的世界》一书中,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指出,随着时间流逝,传统会不断演化,甚至突然转化也会发生。然而生活的连续性正是传统给予的,传统同时还形成生活。[6]从现代设计出发观照传统,要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不局限于地域与民族,致力于打造全球化语境下本土设计的开放性。

2.本土意识唤醒现代设计的本土设计

在对于本土传统文化进行正确解读的基础上,现代设计的“本土意识”包括两个向度的本土:一个向度是本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承的意识。运用全球化语境下的话语,在现代审美环境中,通过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找到传统文化的发声途径。一个向度是指西方现代设计观念在不同原生文化中的本土衍生。现代设计进入不同国家和民族中的原生文化中,衍生出带有本土文化特征的设计。

全球化语境下,设计的本土意识觉醒,为本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承做出贡献,同时也是西方现代设计观念在原生文化中扎根、衍生的前提条件。带有本土特色的手工艺具有巨大设计文化价值,站在现代的角度,对其本土文化内涵进行重新审视,为本土设计输送丰富养分。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本土设计面向世界时汲取本土营养的重要源泉。中国传统工艺将会成为“世界的中国”设计的一种文化身份识别,[7]这也是本土艺术特质和原创设计的价值。

二、民间美术中的隐性知识价值

1.对于传统文化隐性属性的忽略

中国设计在本土化过程中,对属于本土文化的“神”的本土艺术特质关注不够,往往偏重符号运用,对于传统文化的显性属性注重表现,但缺乏对于传统文化隐性属性的表现,忽视设计内涵。在现代设计中,本土意识用一种新的秩序对于传统艺术特质进行解构重组。一方面,显性的中国特色设计元素,并不就等同于隐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一方面,隐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观虽然缄默,但其实犹如本土化设计的灵魂。

英国学者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将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隐性知识是没有被表达的知识,本质上是一种领会与理解力。[5]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缄默而且主观。包括信仰、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8]隐性知识可以把握和重组经验,以期达到控制理智的能力,人们往往忽略了隐性知识存在的价值。

2.隐性知识建构本土设计语言

作为中国本土的传统艺术,民间美术来源于民间,在历史上,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9]劳动人民是其创作主体,是劳动人民智慧与传统文化精髓之所在。设计艺术的现代感,实际上是相对于传统意义的传承和观照,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民间美术作为高度个人化和主观为上的传统手工艺,其中蕴含的隐性知识,对于建构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现代设计自身语言范式起到重要作用。

日常劳作中加入传统习俗的精神需求,实用与审美在民间生活中有机结合造就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历经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在艺术发展中,其蕴含的本土艺术特质亦影响到现当代艺术与设计。尤其是民间美术的隐性知识,它深含于民间美术至善求美的审美意识、根植生活的造物观念以及原始本真的视觉表达手法中,给现代设计带来启示。在接纳和遵循国际风格的同时,从现代设计出发观照民间美术,探索中国本土艺术特质,建构多元化本土化设计。

三、审美意识观照:至善求美的民间美术审美意识对现代设计思维的完善

1.全球化背景下功能性邻近感与文化亲近感的复杂连结

在探讨全球化与文化议题時,约翰·汤林森(John Tomlinson)认为存在于现代社会之间相互连结与依赖的“复杂连结性”,是全球化概念的体现。他强调,社会文化层面的亲近感未必能由现代科技以及媒体、通讯发展而增加,这些增加的只是“功能性邻近感”。[10]某种意义上,文化全球化就是不同国族的人们共享民族文化,根植于本土文化的设计才会带来社会文化层面的亲近感,既是国际的,又是民族的。如果只是一味借鉴西方设计,而不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中国的现代设计会逐渐丧失设计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同时失去普通老百姓这一设计对象根基。

与西方设计界相比,如何面对自身文化认同的问题,在中国显得比较突出。经历一百多年西方设计一面倒冲击的中国设计,其设计着落感与文化离散问题都需要面对和解决。[1]设计着落感与文化亲近感在现代设计中的成熟发挥,其实取决于作为设计灵魂的设计思维。不同社会时期的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作为现代设计中科学逻辑与艺术构思的契合点,设计思维处于不断创新中,同时也成为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完善着现代设计思维。

2.至乐无怨的民间共生美学观对现代设计思维的滋养

民间美术总体审美格调是乐观向上的,蕴含着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理想,表达着人们的主观审美感受。深入到民间习俗中的这种喜庆欢乐而不是悲观向下的民族心理,形成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识。民间美术以趋吉避凶的精神导向为主,更多表达出祈福迎祥的心理诉求。现代设计的灵魂来源于设计思维,建立在原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设计思维,才可以推动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凡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11]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识具有本土化特征,这点也是现代设计应该把握的。地方色彩,也会使得全球化语境中的艺术规避千篇一律的风格。综观民间美术造型的各种形态,无不凝聚着对于现实生活的吉祥祈愿以及对生存繁衍的原始渴望,其审美理想通常来源于现实生活需求,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付诸于审美形式。其朴素的生活追求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中体现出至善求美的审美意识,也正是这样健康的审美趣味体现出了民间美术的本土性和生命力,创造出了本土质朴同时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艺术形象。

蕴含于民间美术中对造物至乐无怨的审美意识,体现出当代设计艺术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共生美学观”,本土审美意识在带来亲近感的同时,将设计思维拓展到更宽泛的领域,促使现代设计的包容性极强。这种深含于民间美术中具有象征含义的审美意识,对于促进现代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完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至善求美的审美意识,主题寓意和完满向上的审美特征,蕴含于民间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观念中,滋养着现代设计思维。以本土艺术审美意识为本,成为现代设计文化亲近感与设计着落感的根基。

四、造物观念观照:根植生活的民间美术造物观念对现代设计功能的扩展

1.全球化进程中全球性与本土性的互动共融

沃勒斯坦(I.Wallerstein)采用“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名词对应全球化过程中全球性与本土性的互动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对立冲突的关系,但是,全球化进程中,仍主张想要融入世界体系的国族维持其特殊性,也就是相对于普遍性的差异性。[12]文化是动态的,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交流的博纳和创新中,不仅能变得丰富还可以走得更远。

根植于生活的民间美术,不是为了纯审美的目的而存在,而是紧密地与日常生产和生活交织。中国的民间美术被鲁迅先生称为“生产者的艺术”,[13]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从实用开始的,民间美术的造物活动保持着这种初始状态。民间美术始终与衣食住行紧密联系,从实用开始,这也与现代设计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形式服从功能”的目的功能相一致,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本土的传统造物观念中隐含了设计的现代性功能诉求,结合本土造物观念,在全球性与本土性的互动共融中,寻找西方和中国本土设计之间的平衡,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中达成彼此的默契。

2.秉承生活视角的民间造物观念对现代设计功能的扩展

秉承生活视角的民间美术造物十分注重强调实用性。英国手工艺运动的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说:“产品是为千百人服务的,不是只供少数人喜欢”。[14]如何达到致用利人等目的,中国许多工艺论著也多强调一个“宜”字,如刺绣的“因其所宜”、陶瓷的“各随其宜”等。“宜”的概念就是将人与物、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探讨如何面向人的生活需求,对应的正是现代设计中人性化功能的扩展。

根植于生活的民间美术造型观念更具想象力和灵活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在中国民间造物观念中得到高度肯定,绝对的分界不存在于主客体之间。这种造物观念中看似主观的认识态度,使得设计身份和角色可以随着环境和语境的变化进行切换,同时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创造更加人性化的设计,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升设计研究与实践。民间造物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也正是现代设计应具有的功能性特征。

民间美术中这些秉承着多元与开阔生活视角的造物观念,正是设计本质与设计精神的体现,在进一步激发现代设计功能的同时,也成为其灵感来源。同时扩展了设计功能的边界,使得从生活为出发、以生活为核心的设计研究与实践,服务社会生活,进而具备优化和更新生活的潜力,体现出应有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这也是现代中国设计实现全球性与本土性共融互动的契合点。

五、视觉手法观照:比兴象征的民间美术视觉手法对现代设计表达的启迪

1.全球化传播中自我与他者的界限强化

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并非引发了持文化帝国主义观点者所说的同质化,而是产生对本土文化艺术特质的再发现,自我与他者的界限在当地族群中的意识中得到强化。[15]在中国,现代设计迅猛发展,其中对于中国特色的视觉语言与文化特征的最大威胁可能就来自于全球化。简·尼德文·皮特斯(Jan Nederveen Pieterse)认为,全球化会导致文化杂交。[16]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和困惑,由当今世界中全球化与本土化二元共存的文化状态而引发。斯特劳哈尔(Straubhaar, J.)认为,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化成分比重构成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人们更容易接受本土文化。[17]

作为彰显自我与他者差异化的民族化设计的切入点,民间美术的视觉手法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工艺的发达,确实无与伦比。爱德华·露西·史密斯( Edward Lucie-Smith)在其著作里说:“中东、印度和中国曾经在工艺发展上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当它们的技术远远领先于西方世界时,那确实是个令人神往的时代。”[18]以手工与技艺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民间美术的自身价值,在现代设计体系中再次凸显。中国民间美术的手工和技艺,主要承载于由其独特造型和色彩表达构成的视觉符号系统中。在此视觉符号系统基础上,以比兴、象征为主要特点的民间美术视觉手法,展示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

2.原始本真的民间视觉表达手法对现代设计表达的启发

民间美术中比兴、象征的视觉表达手法,是用主观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透视比例及解剖结构等并不使其造型受到制约。民间艺人其实对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有着清醒认识,他们常说“我爱啥就画啥”,看不见的东西只要心里有,也可以画在纸上。这种有意识的主观创造使得他们既在画里又在画外,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冷静地注视自己。在民间美术视觉语言和自然真实形象之间,如果仅仅在其形式相似上画等号就有失偏颇了,真正相通的是它们内在的原始本真的魅力。

民间美术的视觉手法不受客观对象和具体形态的制约,对主观感受和客观对象的表达,通过以独特的造型思维方式进行追求。其视觉手法亦不受制于时空的束缚,在一个画面里可以展现不同时空的事情。百姓对待现实生活的主观态度,也从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中充分体现出来。创作心态是从心所欲,常常表现为不假思索和信手拈来的创作状态。与儿童美术和原始美术类似,民间美术造型都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正如同马克思认为,古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所具有的“作为永不复返的极端而显示出的不朽魅力”,[19]从本质上看,以原始本真为视觉手法特征的民间美术亦具有这种魅力。民间美术造型跨越不同时空,打通感官连接,将人神鸟兽、日月星辰动静结合在一起构成整体。其色彩语言是建立在历经锤炼的视觉经验基础之上,看似随意实则与现代色彩规律相通。民间美术自身具有独特平衡节奏的造型特征和浓烈大胆的色彩运用,使其以比兴、象征为特点的视觉手法充满动感与力度。

中国现代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可能完全按照传统造型特征去进行。但传统艺术的视觉手法中一定是带有设计观的,这种设计观可能沿袭传统习俗的民间色彩表达,也会来自民间美术典型样式的采用,借由图形与色彩中的传统风格、夸张形象以及文化寓意等传达给现代设计。简单沿用传统造型、色彩符号并非研究民间美术视觉手法的意义所在,民间美术题材丰富和造型多样的视觉符号系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蕴含着朴实设计观的视觉手法,更是全球化背景下,彰显自我与他者差异性的中国本土化设计的软实力所在。

结 语

在全球化语境中,寻找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是从现代设计出发观照民间美术的焦点,从而在更高的文化与审美层面,推动现代设计去追求完善和谐的艺术创造。作为一个发展的范畴,传统具有变动性。这个变动性是指正在发展、可塑的性质,它不是凝定在民族历史之初的那些东西,而是由过去出发,穿过现在并指向未来,它作为过去延续的现在,就在我们面前。[20]真正的传统不是遗迹,而是给现代注入活力的勃勃生机。

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内在充满矛盾的过程,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地化。民间美术正是以其勃勃生命力,让现代设计在全球化语境中得到升华。深含于其审美意识、造物观念以及视觉手法中的隐性知识,给现代设计带来启迪。与世界对话和交流的同时,显现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现代设计体系。

猜你喜欢
造物全球化民间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新旧全球化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以木造物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