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在当代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组中的配器

2020-12-07 12:02吴志闹
音乐探索 2020年4期
关键词:管弦乐队配器琵琶

吴志闹

民族管弦乐队中弹拨乐组的乐器音色各异,是非常富有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的一组乐器,也是我国民族管弦乐团的根本。 随着时代的审美改变,琵琶在当代民族器乐作品中以独奏、重奏与协奏的演奏形式多样化、多元化地蓬勃发展。 但是琵琶在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地位却大不如前,体现在琵琶声部演奏人数的减少、琵琶在乐队中摆放位置的变动、其配器需要在当代乐队作品中被逐渐减少等方面。 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就这一问题,对琵琶在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配器方式与效果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以提高作曲者对琵琶在乐队配器中的重要性认识,在乐队中拓展更多琵琶写作的可能性尝试,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琵琶这一充满活力的古老民族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现状。

一、琵琶的乐器法

(一)琵琶的结构、种类

琵 琶 (pí pa, 英 文 名“Lute”) 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 其历史最早要追溯到秦朝,经过历史演变,到唐代发展到了最高峰。 琵琶属民乐中的拨弦类弦鸣乐器,共鸣音箱用木制呈半梨形,琴头下面的山口处有4 根弦, 轴缠有钢丝弦和尼龙缠弦。 琴颈上的“相”与面板上的“品”用以确定音高位置,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乐器。 演奏时竖执琴于腿上,左手按弦,右手五指戴假指甲弹奏。 除四弦琵琶外,还有五弦琵琶、南音琵琶、电声琵琶、水晶琵琶等。

(二)琵琶的发音特点

琵琶在乐队弹拨乐组中属中高音类乐器,其声音穿透力强, 高中低各音区音色统一,各种自然和人工泛音音质稳定,效果清透。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描绘琵琶的声音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三)琵琶的音域与定弦

琵琶在明清时代为四相十三品,发展到现代琵琶已改良为六相二十四品或二十五品,常用A、d、e、a 定弦,音域从大字组的A 到小字三组的e3; 个别独奏琵琶也有达到六相三十品的,也常用A、d、e、a定弦,其音域从大字组的A 到小字三组的a3。 历史上的琵琶有多种定弦法, 例如《海青》《霸王卸甲》等曲使用“A、B、e、a”定弦;平湖派的《汉将军令》《满将军令》使用“E、B、e、e”定弦;《普庵咒》的尾声《清江引》使用“、d、e、a ”定弦等。琵琶常用的调为D、F、C、G、A 调。

二、琵琶在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组中的常规技法和应用

构成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组中主要音响效果的两种技术形式分别是:(一)由颗粒状发音构成的各种点状音效;(二) 由持续演奏点状音形成各种声音线条所构成的线状音效。二者的运用决定着音乐作品的性格和表现力。琵琶是民族竖式弹拨乐的代表乐器,它的音域宽广(近4 个八度)、演奏技术技巧多样化、音乐表现力丰富。熟悉琵琶的技法除了可以在创作时增强乐队弹拨乐组的整体配器效果,同时对于写作其他乐队中竖式弹拨器乐(如柳琴、阮、月琴、三弦等)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一) 构成琵琶点状音效的技术技巧

1. 弹与挑

弹是右手食指由右向左弹单音; 挑是右手大指由左向右弹单音; 弹挑相结合运用于快速度的节奏组合中。它们均是琵琶右手技法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演奏形态,可以表现各种简单和复杂节奏的音响效果, 这类技巧的演奏速度可慢可快, 力度可强可弱。 在民族管弦乐作品中广泛应用于表现颗粒性的、欢快跳跃的旋律,为音乐风格性的展现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与方法。

2. 双弹、双挑与分

双弹是右手食指同时向外弹相邻的两根弦;双挑是右手食指同时向内挑相邻的两根弦;分则是同时弹和挑得到和音音程。这类琵琶技法在乐队作品中常用于伴奏声部和内声部中音程与和弦的演奏。双弹适合快速和力量型音响的表达;双挑没有双弹的速度快,但是二者一起结合使用在速度上则可快可慢;分更容易控制演奏的力度和音色,其触弦更迅速短促,用于伴奏声部时音效更清晰整齐。

3. 扫与拂

扫是右手食指向外同时弹3~4 根弦; 拂是右手大指同时向内挑3~4 根弦。 这类琵琶技法的演奏力度都很强, 对表达音乐中激烈的情绪, 推动音乐的高潮有一定的作用。 但作曲者在乐队作品中使用时, 必须要考虑琵琶声部在弹拨乐组或在整个乐队中的发音平衡关系,因其产生的大量噪音会影响其他乐组的音色平衡。

(二) 构成琵琶线状音效的技术技巧

1. 轮指

轮指是指右手手指依次轮流弹弦, 演奏形态可疏可密,力度可强可弱。 琵琶的轮指奏法有长轮、 半轮、 满轮等, 在其他弹拨乐器上也有类似的奏法。 作曲者在乐谱上需要具体标记出轮指后面的音乐奏法是接弹还是接挑, 这会直接影响乐队演奏中后面音符的指法和音色,从而影响整个弹拨乐声部的整齐和统一。

2. 摇指与指摇

摇指是右手4 个手指分别快速来回拨弦,1 个手指可摇1~4 根弦,多指可同时摇多根弦, 食指和中指因指力强,多用于表现音量大而结实的音效;无名指因指力弱,多用于表现音量小而柔和的音效。指摇是用右手手腕控制手指,常以食指或中指的指关节摇弦,也可摇1~4 根弦,力度较弱。作曲者在运用此类技法写作时因为演奏者手指力度原因, 应具体标明用几指摇,在第几弦摇等,以达到整个琵琶声部的整齐效果。

3. 滚奏

滚奏是右手大指与食指有力量地快速弹挑,常用于弦与弦之间的交替线性旋律的演奏,力度可强可弱。

琵琶线状音效的技术技巧用于表现作品中歌唱性、流动性的段落。 虽然都是把点变成线的技法, 但是在音质、 音色和表达音乐形态与张力上却完全不同。 在具体音乐作品中各种不同大小的结构间歇处理上, 作曲者还需在实践中与指挥和演奏者进行多次沟通, 把琵琶各类线状音效技术技巧规范化标记, 使琵琶声部在乐队配器中更加统一与整齐。

(三) 琵琶点状音效与线状音效的结合

琵琶点状音效与线状音效的结合是琵琶右手单个技法的综合运用。技法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 既能在作品中表现更丰富的音效与细腻的情感, 也考验演奏者的综合实力。 作曲者在写作时不能将琵琶右手的各类组合技法东拼西凑, 甚至违反演奏习惯, 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琵琶单个技法的基础上,多请教演奏者进行多次写作实践,才能写出顺手的琵琶右手组合技法。

(四)琵琶的左手技法

由琵琶左手技法形成的各种弦上装饰音,对表达音乐的情感韵味和语感独具表现力。 其技法有推弦、拉弦、吟音、揉弦、捺打、带起、滑音、泛音等。 这是由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需要进行处理和发挥的结果。 它自始至终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生成、流动,由此形成各种揉弦、推拉弦、滑音和泛音等, 在民族管弦乐作品的使用中有着特殊的、无法替代的音响功能。 尤其是泛音的声境显示了它独一无二的声音魅力。

琵琶左手技法对传统风格音乐的表现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能控制音准、丰富装饰音和变化音乐的旋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传统曲目大多为口传心授,演奏者在演奏时带有很多即兴因素,导致琵琶的左手技法在传统乐谱中标记有限且不够规范,因此在进行当代管弦乐队中琵琶音乐的配器创作时, 作曲者、指挥及演奏者们要进行必要的沟通,规范琵琶左手技法的记谱法,并协调记谱外的音乐内容,既保留演奏者二度创作的个性空间, 又让琵琶声部在乐队中达到声部相对整齐、融合的效果。

琵琶的技法丰富,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法以外,右手还有夹弹、剔、勾、抹、抚、摭、提、扳、摘、扣、弹面板、轮板等技法,左手还有虚按、绞弦、挽、伏、砍音、断音、颤音等技法。不仅如此,琵琶还可演奏多种和音、和弦。 这些技法在乐队中的运用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作曲者积累经验反复斟酌与创新,在作品中大胆尝试运用,掌握琵琶个性的音色与弹拨乐组及整个乐队音色融合的配器效果。

三、琵琶在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受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影响, 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专业作曲家和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师生进行创作的。 这其中很大部分作品是建立在西方交响乐创作的思维模式和作曲技法之上,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审美习惯与范式。 但由于非民乐专业出身,对中国民族乐器的律制、音色及技术技巧了解不够深入, 致使有的作曲家们写作时没有充分发挥和应用弹拨乐的音响效果和配器作用。

由于创作的原因, 琵琶在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配器作用以及排位和数量大不如从前。 民族管弦乐队的排位最早以西洋交响乐团的音响结构和排位作为基础,其中管乐、弦乐、打击乐组都完全按照西洋交响乐团排位摆放, 而作为民族乐队音响根本的弹拨乐组的排位则没有参考模式。 弹拨乐组以大部分传统乐曲的配器需要安排摆放位置, 其中琵琶置于指挥右前方的主要位置处,数量从八到几十把不等。 但是随着现代作曲对琵琶的配器需求的改变, 导致琵琶的排位从主要位置移动到扬琴的后面,并且数量急剧减至2~4把, 相比以前乐队中琵琶的数量减少了50%以上。

西洋交响乐队追求音响的高度统一,这种音响好比我们国画的黑、白、灰,几十把提琴同时演奏,音色像一把提琴一样整齐划一;而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却好比油画的复合色彩,因为律制和乐器音色的不同出来的音响效果总是五彩斑斓的。笔者认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乐队的配器,就像国画与油画一样,我们既要能够欣赏国画“黑白灰”音响的纯粹与凝重,也要懂得欣赏油画复合色彩的丰富与立体效果,更要懂得客观地认识和发扬民族乐器的美与民族音乐语言的特点。

四、琵琶在当代乐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声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如何做到琵琶在弹拨乐声部中音色的统一与融合

琵琶的音色和音质受不同发音体材质影响,乐器本身的音量和音色有着细微差别,同时演奏者指甲触弦的角度、速度与力度的方式等因素,也造成琵琶声部的音色不够整齐统一。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乐队指挥在排练时应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风格来调整琵琶声部的演奏习惯和方法。具体体现在琵琶右手的指法、换弦、各类技法的转换,点状音效与线状音效的疏密处理,琵琶左手技法的幅度、轻重徐急的运用等方面。琵琶声部在演奏者各自演奏时发出的是不同音质的点,但是拼接在一起听时,却有意想不到的混合立体效果。 其次在乐队排练中,要培养演奏者对音色的辨识能力及敏锐的听觉能力,做到演奏力度、密度的统一。

作曲者应在写作时对琵琶声部不同的声音点与其他弹拨乐器一起,采用交叉重叠互补的写作方式,注意音乐横向线条的设置及整体力度的安排,将长短音质不同的声音进行节奏上的变化和多声色彩冷暖明暗上的混合效果处理,让琵琶声部在听觉上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整个弹拨乐组及管弦乐队音色的平衡与融合。

(二) 如何处理琵琶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音响张力

我国民族弹拨乐组中的乐器音色和技法各异,只有分工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发挥整体能动性。例如柳琴的高音区几乎没有余音,如果加入琵琶的音群支撑会增加其音效的饱和度;例如在扬琴上演奏吟揉压颤等技巧是其弱项;例如阮族音色统一但其演奏技法不够丰富,在表现民族民间音韵方面张力不够;又例如古筝在转调方面十分受限制等。以上种种配器效果的不足均可加入琵琶声部来为弹拨乐各乐器声部进行改善和协调。琵琶是弹拨乐声部中的中高音声部,既擅长旋律也擅长各类复杂节奏及和声层的演奏,其在诠释作品的民族化语境、民族民间音乐风格韵味方面更是具有定位与引领的作用,因此在表现乐队音乐作品音响张力时,琵琶在弹拨乐声部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如何设置琵琶声部在民族管弦乐队的排位与数量

从作曲家的角度出发,应在充分了解琵琶的技巧和发音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作品的舞台音响效果需要, 进行创作前乐器排位摆放和数量的预先考虑; 从指挥家的角度出发, 应考虑不同风格作品乐器排位的设置来进行调整, 以达到最佳音响效果, 让琵琶在民族管弦乐作品中发挥更好的组合功能与配器效果。

结 语

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创作应以民族音乐语言作为基础,对借鉴国外作曲技法应从琵琶自身演奏技法出发,进行实践与总结。作曲者首先应规范和丰富琵琶记谱法,其次在乐队作品中对琵琶演奏技法要进行恰当的表达,大胆尝试其各类技法音色的对比与应用,并且通过对琵琶演奏法的调整,主动去适应乐队声音共性的需要,让琵琶声部在整个民族管弦乐队中得到充分与合理的表达。

猜你喜欢
管弦乐队配器琵琶
阅读理解专练(四)
琵琶老店琵琶声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
管弦乐队
“琵琶”和“枇杷”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