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实施困境及质量管理研究

2020-12-07 06:54:13杨娜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实施方案职业院校素质

杨娜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是“国培计划”项目的重要分支,也是教师培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国家职教改革方案、促进社会发展及提升教师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培计划”项目发展已逐步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对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管要求更加严格,但基于目前实证调查发现,在项目运行中仍然存在着项目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项目形式上过多课堂讲授、项目评价上简单笑脸表格等问题,亟需建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提升项目实效。

一、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实施困境

(一)培训实施方案专业化水平不高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专业化的培训实施方案支撑。目前,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中存在着培训需求与培训目标匹配度不高、培训课程与培训目标衔接度不高、培训师资与课程实施契合度不高、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贴合度不强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培训项目质量和效益。

(二)培训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

专业的培训实施方案亟需精良的培训管理团队来执行,也需要优质的培训课程资源和师资队伍来支撑。培训项目综合保障主要涉及管理团队与制度保障、课程资源开发、师资团队建设、后勤保障四个方面,培训项目综合保障措施是推动培训项目落地、扎根的土壤。目前,培训保障工作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师资团队建设上,专家团队结构不合理、专家研究方向与培训项目之间关联性不强、专家资历不高的现象;二是在课程资源建设上,面临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难度大、实习实训资源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三)培训过程管理规范化不到位

精细化的过程管理、专业化的培训流程是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实施的核心工作。培训过程管理主要是针对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具体包括经费管理、教学管理和资料管理等内容。目前,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运行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项目经费预决算机制缺失、部分专家授课内容无法满足学员真实需求、学习管理不严格、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等。

(四)培训评估反馈机制缺失

培训效果评估和评估结果运用是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培训活动具体实施的主体,项目承担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培训效果评估,推动评估结果的运用和延伸。当前,虽然培训项目有具体的绩效评估指标及实施细则,但也往往存在着评估流于形式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训前、训中,轻训后跟踪指导;重量化、轻质性的问题,培训评估反馈机制缺失将不利于项目产出与社会效益的扩大化。

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实施要点及质量管理措施

(一)做实训前工作

1.精准分析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是定位培训目标的前提,也是设计培训方案的基础。一个好的培训项目离不开多维度、精准化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成为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培训需求可以从社会、送培单位、学员个人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而言,社会需求分析需要回答“行业企业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问题”;送培单位需求分析需要明确“送培单位期望教师通过培训要解决什么和达到何种素质标准的问题”;学员个人需求分析需要把握“学员个人在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的问题”。一个培训项目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需要进行培训需求重要性、紧迫性的排序;进而在排序基础上,确定出当前亟需解决和能解决的问题;然后聚焦于具体问题,拟定培训主题,确保培训项目实效性。

2.细化设计培训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培训项目的施工蓝图,是对培训项目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过程的整体性设计。实施方案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和成效。一般来说,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背景、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课程、培训师资等内容。在设计培训实施方案过程中,要坚持简单易行、具体细化和可操作的原则,衔接好培训需求与培训目标、教学要素和管理要素、培训任务与经费执行之间的关系。

3.开发优质培训资源

一个好的培训项目主要取决于培训课程、师资队伍两个关键要素,简言之,就是教什么、谁来教的问题。培训课程开发是建立在精准需求分析、准确目标定位基础之上,对课程内容进行计划、分析、研制的过程。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有详细的培训课程安排,其中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要合理,课程安排要有逻辑性、连贯性,同时要采取讲授、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多样化培训方式。良好的培训课程设计需要优质的师资团队实施,作为教师的教师,培训教师理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及洞悉成人教育规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聘请专家的研究方向要与培训项目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培训专家团队机构合理,要有教学型、研究型和实践型教师。

(二)加强训中管理

培训过程管理体现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是促进培训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培训组织实施过程,是对培训教学与研究活动及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展开来说,在培训教学实施上,主要包括对学员、教师和课程的管理。由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培训班具有临时性、短期性和随机性特点,培训学员大多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这势必会给培训教学管理带来较大挑战。为保障教学活动实施,开班典礼、破冰活动和团建活动是培训活动开始的必要环节。学员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组建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在文化建设基础上,制度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通过制定《学员管理办法》《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有助于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在培训管理上,主要包括经费、档案、后勤保障等内容。对于项目承担单位而言,培训管理上的制度化、规范化,是推动培训项目落地的有效策略。项目承担单位应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对项目开展指导和监控,充分了解学员培训需求及训中学习转化提高情况,并依据测评结果对后期培训形式、内容等作出相应挑战;加强培训过程监管,严格执行培训各项管理制度,对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除此之外,还应主动做好各项沟通协调工作,与省项目办、送培单位之间保持紧密联系,沟通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培训单位内部各部门、班主任与学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理顺人员、经费与制度的关系,处理好学员学习与后勤保障之间的关系。

(三)强化训后评估

培训评估是对教师培训有效性及培训质量水平的综合评价,主要针对培训实施的关键环节和要素进行评估,一般包括对项目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培训成果及培训经验与反思等。培训评估应贯穿培训始终,通过培训评估及评估结果的运用,既有助于项目质量监控,也有助于为同类项目循环启动或持续实施提供改进建议。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教师培训评估工具,侧重于从学员角度,分析学习反应、学习收获、学习变化和学习结果。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员对课程内容、管理与服务、条件与环境等的整体满意度;学员培训期间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学员接受培训后在工作态度、教学方式、专业技能、班级管理、教科研等方面的提升或改变;通过培训对教研室工作、团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发展等的影响力。

对于项目承担单位而言,训后跟踪指导也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培训效果的运用与延伸。通过训后跟踪指导,了解学员教育教学行为变化情况及对团队能力提升、学校发展等的社会影响,可以为今后改进与完善培训政策和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提升培训社会效益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由于参训学员一般来自不同区域,人员分散、空间距离较远,且学员与承训机构之间大多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落实训后追踪指导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亟需建立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训后跟踪指导指导机制,由省项目办、承训机构、送培单位和学员等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实施,进而更好地发挥培训效果,把培训成果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实施方案职业院校素质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上海建材(2022年3期)2022-11-04 02:25:30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