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玲玲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712)
(一)当前就业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目前高职院校也注重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了许多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但是在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方面还是比较欠缺,这样对于高职院校向社会、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故高职院校将来在就业教育的方向上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二)就业教育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了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技能型、服务型的专业化人才,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重点在企事业等战线发挥作用。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制定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的以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为主,对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需求有一定忽略,这将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结果有一定差距。
(三)专业教学不足。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由各院校的教师编写的,由于他们缺乏相关岗位的实践经验,所以编写的教材内容难免脱离实际的市场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也缺乏生动性和可操作性。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技能培训的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对未来职业的基本规划。
(二)完善教育专业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地进行调整,当下的热门专业应及时增设,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新兴的专业趋向要积极开发,让学生可以进行拓展性的专业学习,让教育专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都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新时代发展需要积极面向社会,充分利用好自身现有的教学资源,强化社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有实践的机会,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依靠引进专业的外来人士不定期为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专业指导,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技能提升专业水平,同时也能对专业相关的社会见闻有新的了解,开阔视野。
(四)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政府有关部门应指导优化现有的学校教学课程结构,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优化高职院校的办学,搭建沟通接触的多渠道平台,为高职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提供更多的实习或社会实践机会。
(一)教学软硬件投入相对不足。现在大幅度扩招的情况,使得高职院校在教育准备工作上遇到了考验,在办学上体现为师资相对数量不足、教材建设、实验条件、实习基地、专业课程设置等有匮乏现象,甚至有的院校存在着断层现象,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实现。
(二)人才应用观念存在偏差。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以及市场对知识型、研究型的人才正是渴求的阶段,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无法完全满足这一需求,进入选择就业的局面。在社会上对基本人才的录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比选,录用时更加倾向高学历的学生,这些也对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企业融合机制不够成熟。由于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较为弱化,在与企业发展的融合机制上没有很好地与社会发展保持统一步伐,就会有脱节现象发生。社会、企业对用人的需求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差异,在校企合作上两方积极性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不利因素。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思想应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应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从教育观念到教学方法上都进行创新和改革,提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精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全面型职业人才。
(二)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上运用这些创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展示、演示、模拟和扩展等操作,既充实了课堂的知识,也能通过直观的视听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传达最新最前沿的技术信息和观点,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视野,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学实践的创新应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从初步认知,到课内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学习四个步骤都应做出相应合理的改革。让学生的更好的从学校过渡到社会,还需了解时下的国情、行业动态和就业行情,提前向学生们灌输社会竞争意识。
总之,从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看,对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作为教学的重点,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出更好的策略,结合社会、企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出职业的特色,加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岗位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