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大考,如何交出独家答卷

2020-12-07 06:35毛长久
传媒评论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安江建德淳安

文_毛长久

7月7日,新安江水电站建成61年来第7次开闸泄洪;

7月8日,史上首次“九孔泄洪”;

7月14日,新安江水库关闭最后一孔泄洪闸。

历时173小时的泄洪过程结束,这是庚子梅汛洪灾背景下杭州乃至全省、全国的一件大事。

于是,泄洪的背后,一场新闻媒体同台竞技大赛悄然展开。据建德市宣传部门统计,他们收到全国30多家媒体100多位记者的采访报备,泄洪前一天基本入驻建德。

杭报集团也迅速启动集团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杭州网、萧山日报、富阳日报、余杭晨报72小时内合计投入一线采编人员超过200人。7月7日至10日,杭报集团“六报一网”共推出52个整版,刊发版面稿件近130篇,“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推出报道(产品)超过1100篇(个),总阅读量1.5亿。

在这个自媒体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我们的新闻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杭报集团旗下媒体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了有益探索。

从问题入手全面科学解答人们心中的疑问

为什么要泄洪?泄洪有哪些危害?要不要泄洪,开几孔到底是如何决策的?泄洪水流为什么不直接冲进江中而要抛到百米开外?

新安江水库之前虽历经6次泄洪,但真正见过泄洪,明白泄洪背后原因的人并不多。

因为不了解,所以会好奇,也因为不了解,更容易被谣言迷惑。作为专业的新闻媒体,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报道时,首先要告知公众的,就是这背后的许多“为什么”。

7月7日,都市快报推出8个版深度报道《泄洪》,聚焦一系列百姓关注的话题进行专业分析。告诉公众:泄洪时将水流抛向空中,是为了保护大坝地基安全;开3孔是根据上游来水量和降水量综合研判确定的;先开5号孔,再开3号和7号孔,是为了确保大坝受力均匀,等等。资料来源权威,图表绘制简明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7月9日,都市快报再度推出《新安江水库泄洪科学8问》:通过采访新安江水库建设者、新安江电站原副厂长王焕栋、省应急厅防汛抗旱处副处长吕乐等人,告诉大家新安江水库泄洪与否、到底开几孔泄洪,是经新安江水库调动专家组科学论证,最后由省防指下令,新安江电站执行;揭秘新安江水库三个关键性指标106.5米、108米和111米背后的含义;开9孔泄洪水位下降还很慢,是因为上游来水量太大;科普了“洪水计算”“千年设计、万年校核”等水利名词;介绍了新安江水库建设的故事。相关内容被编辑制作成官方微信“新安江水库9孔泄洪”专辑,推出的21篇推文中,10篇阅读量突破10万。

跨部门联动直击泄洪现场的“卡位战”

在这类大事件中,光是依靠当地宣传部或指挥部,并不容易做出出彩的内容。杭州日报进行了跨部门联动配合,迅速组建“记者+视频后期+平台”的报道团队,开启24小时全天候中心厨房运作模式。

杭州日报驻建德的记者根据前一天的踩点,率先到达新安江水电站的各点位。此外,三路记者连夜赶赴建德,第二天又增派两路记者分赴建德、桐庐,在人员远程互联的条件下,形成灵活高效的扁平化内容生产线。以“杭+新闻”客户端、杭州日报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抖音号为主平台的新媒体矩阵,第一时间进入战时报道状态,多平台发力,高密度推送,第一时间报道最新汛情。

直击泄洪现场的点位,很重要。杭州日报驻建德记者是一名95后的建德人,平日里和建德市委宣传部、各乡镇关系熟络。她最早到达坝顶,可以直击闸门开启的瞬间。当天下着大雨,电站志愿者对现场管控又有些严格,为抢最佳的位置,她混在工作人员的身旁,找到了既可以看见起重班班长指挥起吊,又能看见洪水在开闸瞬间一泻千里的最佳位置。

短视频传播也是杭州日报此次报道的重点之一,新投入的杭州日报抖音平台,在抗洪报道中表现出彩。视频记者从新安江大坝、下游各区县的抗洪现场等方面入手,拍摄大量视频。还特别制作H5《新安江水库史上首次九孔泄洪全纪录》,以长图加短视频、图片的形式,全景式呈现了杭州各区县众志成城防汛抗洪的46小时现场,阅读量超过10万。

为了做好网络直播,杭州网直播团队一行5人进行了分工:两人作为直播摄像负责机位“勘察”,并考虑好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案;主持人与受访对象对接,并了解实地情况;还有一名文字跑线记者,在执行现场采访任务的同时,负责和建德当地相关部门对接及跟踪各类信息。

最后,他们选取了水库大坝一处高地作为第二天直播点。但现实情况是,因为做直播的媒体实在太多,机位受限制,杭州网直播团队被临时安排到了大坝正下方的机位进行直播,这地方事先没有踩过点。更糟糕的是,出于安全原因,前往新的直播机位的道路被临时管控了,大巴无法直接开过去。在与值守人员沟通之后,直播团队一行人手提肩扛带着直播器材徒步走入预定地点。

此时,暴雨如注,地面积水已经没过脚踝。当时的条件下,用单反拍照已经不现实,团队成员就用手机拍摄了很多图片和视频传回后方,并快速播发了新安江水库开闸泄洪的消息。此时,记者看了杭州网抖音平台上的数据,在线观看已经达到25.6万人次,足见网友对于这件事的关注程度之高。

10点半的时候,记者决定调整机位,让网民更近距离了解大坝泄洪场景。就这样,直播团队一行人又冒着狂风暴雨,转移到了大坝的坝体上,近距离对泄洪做了直播。这时候,雨渐渐小了下来。通过这种远景与近景的结合,直播更加完整了。

这些泄洪现场照片在杭州网上滚动发布,暴雨中记者的坚持,也成了网友眼中的新闻。

抢独家新闻九孔泄洪前夜,记者乘皮筏夜入“水上村”

7月8日,新安江水库开启史上首次“九孔泄洪”。下游能扛住吗?相信很多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杭州日报记者接到桐庐将转移大批群众的消息是在7月7日下午4点20分左右,接到桐庐立即开始转移群众的消息是在夜晚10点56分。

为了抢抓紧急转移群众的现场和画面,记者连夜赶到了“水上村”。“水上村”就在桐君街道,一到汛期,这里总是水最容易侵入的地方,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村”。

分水江从索桥穿流的水很湍急,冲击着桥墩,发出“哗哗”声。一个皮筏只能坐5人,记者穿上救生衣,在摇晃的皮筏上挨个坐下,伴随着“大家小心哦”的叮嘱声,驶向住户家中。

在这里,记者跟随社区干部王健美,把她如何挨家挨户转移群众,如何被个别群众不理解的现场画面以图文形式记录下来。指针已经滑过12点,记者又跟随社区干部马不停蹄地奔赴开元街,记者一边抢着拍画面,一边与店主聊几句,在这个黑夜,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险情”而担忧忙碌。

而这些内容,通过记者在现场口述,通过微信工作群实时发送现场转移群众的照片,再由后方工作人员加工整理,实时在“杭+新闻”客户端上滚动播报。此外,记者顾不上休息,写下了《危险地带群众转移,一个都不能少》的现场特写,在次日的杭州日报特别报道版上刊登。早上7时,杭州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整合桐庐、富阳、西湖、滨江等各地转移群众的新闻,图文并茂,展现了基层工作者在水灾面前的使命与担当。

此外,杭州日报多路记者还采写了《五丰岛新沙岛1765名村民连夜转移》《今夜无眠!淳安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连夜紧急组织群众转移》等独家报道,凌晨两点多发回撤离的文稿和视频,实现新媒体首发,点击量累计突破200万。

多角度报道用活“70个村书记”资源,记录泄洪上游的故事

不同的新闻视角,会有意想不到的新闻效果。

泄洪当天,很多媒体广泛报道了现场视频:泄洪的一刹那,又大又肥的包头鱼随着洪水翻滚、腾跃。有些新媒体平台甚至以搞笑、戏谑的形式进行报道,不严肃,也没有反映事情的本质。

大坝两头,一端新安江,一面千岛湖,应该抱着一种“上游思维”。看到又大又肥的包头鱼在大坝翻滚的时候,应该想到上游“养鱼”的千岛湖损失会有多惨重。

当几乎所有的省市媒体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建德新安江水电站开闸及下游受淹情况之际,都市快报派出一路记者“逆流而上”,锁定大坝上游的淳安,接连两天推出两个头版导读、整版报道《淳安70个村书记这样带头防汛抗洪》和《淳安70个村的防汛一线记录》,令人耳目一新。

7月9日下午,都市快报采访团队接到了直击淳安防汛抗洪一线的任务,但此时风雨交加,光冒雨驱车赶往淳安县城就要3个多小时,如果再赶赴各受灾乡镇,近则1小时,远则2小时以上,山路崎岖湿滑且伴随着无法预测的塌方和山体滑坡等险情,无论从赶稿时间还是安全性上都无法得到保障。

快报团队立即想到了去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都市快报和淳安县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的“绿水青山看淳安·70个村书记给您当导游”一年间积累下的“宝库”——“绿水青山看淳安”主题报道联络群。别小看这个群,它可是个包含淳安县委宣传部、全县23个乡镇通讯员、各村书记在内的基层一线群。为了抢一线素材,记者在群里发布征集淳安防汛抗灾一线故事的信息,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各乡镇、村开始纷纷推送当地防汛抗洪的好故事。起初可能只是一句话、一张图,快报记者以“新闻眼”捕捉图文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话、微信补充采访,客观、准确地还原了淳安的防汛抗洪一线。

在各位小伙伴们的任务分解下,很快,10多个新闻素材被筛选了一遍,选中的七八个素材也由大家各自领命采写,最终精选出6个村书记的防汛故事组成了次日见报的两个新闻版。

新安江泄洪报道,对于各家媒体和一线记者来说,都是一次大考。从过去的“命题作文”,到这一次“开放式作文”,不是光靠一两个会写的记者,也不是靠一两篇精彩的稿件,就能拿到高分。它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发挥报纸、两微一端等各种宣传平台的优势,联动报道,也需要加强新闻策划,多角度考虑,多形式创新,给用户呈现最真实的前线报道,不渲染、不刻意悲情,凝心聚力,共渡难关。

猜你喜欢
新安江建德淳安
建德五星
宿建德江
在淳安狮城
新安江
宿建德江
渔舟唱晚
浙江省数学高考考法剖析
淳安:中国摄影小镇落户淳安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新安江流域茶园农业面源污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