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贵州彝族音乐文化的现代传播与保护

2020-12-07 06:33龙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婚嫁彝族贵州

◎龙军

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音乐文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在日常生活中,彝族人民均会借助歌舞方式将自己的人生态度表达出来,在彝族人民心中歌舞并非仅仅属于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命态度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一、彝族音乐文化

对于彝族音乐文化节而言,其种类多种多样。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文化形式。

第一,彝族乐器。以口弦为例,在彝族地区,口弦流传最广,其演奏形式非常简单,主要涵盖竹质与铜质两种类型,主要部件为弹簧与弦套,簧片通常是1—5片,其中2 片口弦与3 片口弦较为常用。口弦演奏非常简单,演奏人员用左手把持口弦,以高音至低音顺序将弦片排开,用右手拨动弦片,舌头摆动,通过调节口腔共鸣与弦片振动,发出声音。所有弦片不仅可以发出本音,同时可以按照演奏人员的调节,发出泛音,具有丰富的变化,曲调旋律多变。口弦节奏以及曲调具有自由与即兴特点,彝族人民在劳动之余,通过手中口弦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第二,彝族民歌。其主要是彝族人民在生活与生产中为了表达情意,即兴创作以及演唱的歌曲,其主要通过口传心授方式代代相传,同时彝族人民在传承过程中进行提炼与加工。彝族民歌中涉及到广泛生活面,涵盖婚嫁、爱情等各个方面。以婚嫁歌为例,主要婚嫁时彝族女性歌唱的歌曲,也称为哭嫁歌。在传统彝族社会中,女性地位低,基于买卖婚姻与包办婚姻背景,当时女性婚姻没有任何幸福感。婚嫁歌内容主要是反映女性悲惨生活,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婚嫁歌曲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哭嫁歌作为彝族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播。

二、彝族音乐文化现代传播以及保护

(一)激发民众意识,积极开展传承教育工作

彝族人民的音乐文化和人民生活具有紧密关联,需要世代相传才可以为自身音乐文化注入全新活力。当前,彝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民间环境被现代元素所破坏,人们的文化意识不断消退,同时音乐文化保护意识以及文化弘扬意识日益薄弱,对此,政府需要积极提供帮助与扶持,然而关键环节在于不断激发人们的保护观念。彝族音乐具有丰富的种类,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彝族音乐主要保留于农村地区。所以,需要积极激发人们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积极强化和媒体部门、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为音乐文化保护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彝族音乐文化晚会”,引导广大游客和当地民众积极参与,促使其能够欣赏音乐。同时,中小学以及其他基础教育也应该积极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教材主要贵州曲目和戏剧为主。

(二)建设音乐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在当前属于重要文保方式,其本质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所以,贵州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进行音乐生态博物馆构建工作,以充分保护彝族音乐文化。贵州彝族生活区域是优美景区,另外,彝族村落中音乐资源丰富。对此,可以以名胜景区为基础,选择景色优美的景区,进行彝族村寨博物馆建设工作,充分促进当地旅游和音乐文化融合发展。借助彝族音乐可以有效吸引各地游客,有效促进旅游业发展。另外,依托景点能够对当地音乐文化进行广泛宣传,进而促使外界游客可以对彝族音乐进行深入了解,并产生认可。需要注意,虽然旅游和音乐文化融合发展,可以充分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然而彝族音乐也会产生商业化标签问题,严重时会发生功利化问题。所以,贵州政府应该进行有效引导以及控制,不仅促进自身旅游业稳定发展,还需要保证音乐文化具有良好纯粹性,进而充分实践彝族音乐的良性保护和传播。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贵州彝族的音乐非常丰富,然而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使音乐文化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对此,相关部门需要积极通过激发民众意识开展传承教育工作、建设音乐生态博物馆等策略积极促进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以及保护,借助多样化方式对音乐文化进行宣传,充分提高音乐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婚嫁彝族贵州
彝族海菜腔
周大生 中国婚嫁文创系列 幸福花嫁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珠海“水上婚嫁”集體婚禮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婚嫁贴“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