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与幼儿美工特色课程的融合探析

2020-12-07 03:09张春莲上海市闵行区古美阳光幼儿园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面塑色彩幼儿

◆张春莲(上海市闵行区古美阳光幼儿园)

挖掘民间传统艺术,将根植于华夏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一种路径是融入幼儿园课程,另一种路径是融入高校学科教育中。面塑以面为媒,借助于造型、色彩等手法,来展现面塑文化特色。面塑与幼儿美工课程的融合,以独具一格的教学形式,让幼儿从面塑体验活动中,丰富视觉、触觉,增强立体性感知,在动手、动脑中开发智力,发展空间感,激活创造力。珍视传统面塑艺术,将之打造成幼儿美工特色课程,在弘扬和传承优秀民间艺术实践中,发挥其民俗价值、审美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面塑教学契合幼儿美工特色课程需要

面塑艺术源远流长,以面粉等为原材料,将其制作成泥团状,并融入各类颜色,在高超技法制作与应用中,完成多彩造型。面塑教学与幼儿美工课程的融合,以手工压、搓、捏、揉、剪等技法为手段,来加工制作成不同的人物、动物及其他故事场景,极具艺术感染力。通常,面塑制作有以下步骤。一是准备工具。面塑在制作中需要用到以下必备工具:如擀面杖、剪刀、锥子、梳子等,这些工具都将在面塑制作中,进行裁型、修型,印制不同的面塑图案及纹理等。二是准备材料。面塑除了需要面粉和工具外,还要一些辅助材料,如黑豆、杏仁、花椒籽等。在一些面塑造型设计上,通常利用辅助材料,来增强面塑的外形特征,捏制人物、动物的眼睛,点缀面塑的装饰造型。面塑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淳朴的表达方式、自由而多样的造型特征,同时融入了丰富的人文性和精神情感。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面塑教学的意义表现两点。一方面,让孩子们从面塑制作中学会自我表达。面塑艺术,极具表现性,让幼儿在面塑制作中以“想到什么就捏什么”为指导,关注幼儿内心体验的自由表达;可以“不求形似”、可以“比例不正确”,可以“透视不准确”,让幼儿在“天马行空”的思维下,表达自己的面塑想法。另一方面,面塑教学可以增进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形成。面塑与美术教育具有统一性,在面塑实践中,幼儿通过动手制作,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在色彩上,讲究“喜”形于“色”,追求冷暖对比,展现强烈的色彩张力,极具生命活力。如面塑圆满、吉庆的造型,表达了质朴的和谐观,丰盈了幼儿的审美心态,激活幼儿创新意识。最后,在幼儿美工课堂融入面塑教学,为幼儿搭建了充满童趣与艺术表现的舞台。幼儿从面塑中,培养立体感,开发左右脑,促进动手灵活性、协调性发展。

二、面塑教学在幼儿美工课堂中的融合要点

面塑教学对于幼儿而言,要突出童趣,顺应幼儿审美需求,从造型、色彩、思维等方面,打造课程特色,以形象、直观、易于操作、保存等方式,让幼儿从视觉、触觉感知中发展创新思维。

(一)面塑造型要新颖,抓住幼儿好奇心

对于幼儿面塑教学,不应该偏重于技法、手法、技巧的运用,而应该打造童趣的面塑作品。一些教师严格按照面塑教学目标及要求,对幼儿作品横加指责,这个不像,那个不对,或者参照面塑制作书本,以同一种面塑作品进行不断地制作,力求精致。事实上,在幼儿面塑课堂上,幼儿的心智成长还处于不确定状态,对面塑造型及表现力,更侧重于趣味。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从面塑造型、色彩、表现力上,洞悉幼儿的想法,激活幼儿的创作灵感。如“萌”就是幼儿心目中的好造型,这种基于幼儿自我感知,在不夹带理性思考的面塑造型设计手法,更是对幼儿美术天性的真实表达。再如“拙”,也是幼儿面塑造型的显著特色,教师要重视并关注幼儿的创作灵感,给予鼓励和引领,让幼儿从面塑制作中收获童趣。如某幼儿在制作“小人看蓝天”时,竟然将小人的头反着做,这一表现特征虽然不合乎人的身体结构逻辑,但却体现了孩子们的观察力,也让面塑教学充满趣味。教师要兼顾幼儿心智特点,在思维上往往将形象与现实对象进行对比,有时夸张、有时浓烈,即便是脱离了对形体结构、比例、透视方法的要求,但也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与感觉。

(二)面塑色彩要多样,激活幼儿想象力

在美工课程上,色彩要素是多样的,表现方式也是丰富的。面塑教学,教师要关注幼儿色彩心理,让幼儿从不同色彩的表现与运用中,融入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在表现独特面塑色彩上,尽情挥洒幼儿的想象力。面塑艺术中,不同的色彩为幼儿审美插上了飞翔的翅膀。首先,教师要给予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在面塑教学中,可以融入动手游戏活动,让幼儿借助于面塑造型,融入不同的色彩要素。如女生喜欢在面塑造型上涂上不同的色彩,而这些色彩,恰恰表达了幼儿对面塑的色彩情感。教师要鼓励幼儿,将色彩幻想表现出来,去大胆运用色彩。其次,面塑教学要突出幼儿自主性,特别是在用色方面,如在做“彩虹”面塑中,要让幼儿从体验中认识赤、橙、黄、绿、青、紫、蓝等色彩,也要鼓励幼儿打破七种色彩,以自己的想象来重构不同的色彩。事实上,对于彩虹本身,每个孩子的眼中并非完全一致。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也要鼓励幼儿突破单一或固化模式。如在“春天来了”面塑制作中,有孩子将嫩绿的树叶涂上了金黄色。这种色彩表现是否错误?在与幼儿沟通后发现,孩子在阳光下观看绿叶时,发现叶子发出金黄色的光。于是,将春天的树叶涂上了金黄色,这一别出心裁的想法,也赢得了其他小朋友的赞叹。可见,色彩的使用,不能仅注重结果,还要关注幼儿对色彩的感知与体验。教师不能将目光锁定于色彩“对不对”“好不好”上,而是要挖掘幼儿的内心想法,激活幼儿的色彩情感,发展幼儿的色彩想象力。

(三)面塑教学要贴近儿童,挖掘幼儿创新思维

毕加索曾说过:“让我模仿大家的画,难不倒我,但我却穷尽一生,去试着模仿孩子的画。”对于“孩子的画”,体现了幼儿绘画的思维意识,从幼儿立场来看世界,可以启发无穷尽的创造思维。同样,在面塑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幼儿的心理、情感、认知、体验外,还要注重对幼儿创新思维的激活。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乐观的方式,对幼儿的创作给予肯定和赞扬,增强幼儿对面塑创作的积极性,提高制作信心。一些教师在面塑教学中,过于强调“规范”,忽视对幼儿心灵、想法的关注。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视角,来审视面塑教学,引领幼儿从生活体验中来表达对面塑的理解。如在幼儿面塑制作中,看似乱糟糟的东西,幼儿却能够解释其中的道理。一条奇怪的线条,可能就是幼儿眼中的一条马路;几个散落的面点点,可能就是人物周围的烟气;一个奇怪的几何体,或许是幼儿眼中孙悟空变成的样子。

从幼儿面塑教学实践中,幼儿所讲求的“神似”而非“形似”,其中融入了幼儿更多的想象与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握幼儿纯粹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从面塑体验中丰富灵感,发展创造力。

三、幼儿美工课程中面塑教学与实践

在幼儿美工课程中引入面塑教学,面塑材料方便可取,可塑性强,色彩多样,造型丰富,对于激活幼儿动手、动脑意识,发展幼儿艺术审美素养奠定基础。

(一)搭建面塑教学环境,激发幼儿实践热情

在美工课堂,首先要重视面塑环境的搭建。陈鹤琴提出“怎样的环境,就能产生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面塑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善于从面塑环境营造上抓住幼儿的动手实践好奇心。如在面塑课堂上,呈现不同造型、色彩的面塑作品,有面塑人物、面塑动物、其他造型作品,也可以以某动画主题来分列相应的面塑角色,让幼儿在欣赏面塑中产生制作意趣。面塑艺术氛围的打造,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幼儿的作品,将之收集起来,来装饰美术区角环境。对于不同的作品,孩子们在欣赏中找到制作灵感,在模仿中展现童心童趣。同时,教师在指导幼儿展开面塑制作时,也要突出创作环境的营造。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以宽松、自由、多样、趣味为主,让幼儿在毫无拘束下,自主表达和创作面塑作品。鼓励幼儿多观察,解放幼儿的眼睛;鼓励幼儿多动脑,解放幼儿的思想;鼓励幼儿多交流,解放幼儿的嘴巴。温馨、和谐的面塑教学环境,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二)巧用面塑材料,培养幼儿的创作灵感

面塑教学中,对材料的挖掘和整合,教师要立足儿童实际,以生活化、趣味性、易得性为原则,给予幼儿更多的材料选择空间。如对于彩面装饰,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大小、类型的瓶子,让幼儿塑造有新意的面塑作品。对彩色面团的制作,还可以将一些豆类、干果壳等融入其中,让幼儿制作不同的面塑图案。如在“面塑饼干”活动中,孩子们除了给饼干赋予了多种色彩外,还从动物的形状、水果形状、卡通形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表达。一些幼儿利用拓印工具,变换不同的饼干外形;在幼儿分享交流中,将自己的饼干特点讲出来,增强了幼儿面塑创作自信和表现力。

(三)丰富造型要素,促进幼儿创造力生成

面塑教学活动,要让幼儿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在面塑造型上,教师要多提供不同的面塑造型样式,特别是贴近幼儿生活的造型要素,激发幼儿的实践兴趣。同时,要了解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更多的造型指导,满足幼儿的动手意愿。幼儿对面塑造型的美感追求,更侧重于形象化思维的激活。教师要鼓励幼儿去表现和创作不同的造型样式,关注幼儿创作情感的培养,挖掘面塑教学内容。如以幼儿过生日礼物为主题,让幼儿们自己动手制作生日蛋糕,在幼儿间互送礼物;还可以以美味的“糕点”为主题,让幼儿学习制作不同样式的美食;以动画卡通人物为主题,让幼儿从喜闻乐见的动画中去表现人物特色,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面塑色彩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神奇的色彩(上)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