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春 宁波财经学院
对影视艺术教育的拓展不应仅仅专注于一种影视新媒体艺术,而应将多种艺术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在艺术融合时代,对于影视艺术教育的一次拓展表现为提出传媒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而传媒艺术的表现形态有摄影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等,还包含一些经过现代传媒技术发展而来的传统艺术形态。
在我国高校专业体系中,传媒类的专业大体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新闻传播,另一个是影视艺术。传媒教育包含新闻传播教育和影视艺术教育,在融合时代的趋势下,新闻传播和影视艺术也出现了融合的局面。
传媒教育的特点是需要与实践相结合,为此,传媒教育的开展方式不仅需要注重实践活动,也要经过学院的专业系统知识的培训。因此,对传媒教育方式的调整,也需要遵循融合时代的趋势,对实践的融合之局引起重视。
虽然当前是媒介和艺术双融合的时代,但是人们对媒介融合了解较多,而对艺术融合的经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们对“媒介融合”这个词语更为熟悉,媒介融合表现形式较为成熟,出现了大兼容与大交融等基本特点,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媒介融合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沟通方式与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虽然媒介融合已深入人心,但艺术融合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媒介融合涉及新闻传播的教育状态,而艺术融合则关乎影视艺术教育,本文的重点也是对艺术融合和影视艺术教育的拓展问题进行讨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的出现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契机,从此,新媒介概念慢慢兴起,代表元素有视频和与视频相关的光与电等相关元素,这些成为现代艺术的创作之维。但是,限于时代技术的限制,以往的艺术融合虽然有超时代的色彩,但也只是对艺术融合的初步尝试。现今的艺术融合状态已经具有普遍性,艺术融合状态表现为创作元素的融合、传播方式的融合和接受感知的融合[1]。
第一,艺术创作元素的大交融。人们对电影艺术、电视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认识出现混淆的状况,一部艺术作品通常是将视、听等元素进行融合与衔接,但人们在欣赏一部艺术作品时,无法精确地将其划分为电影或新媒体的其他艺术形式。另外,经过新媒体技术改造的传统艺术形态也出现了融合之势,因此,当前的艺术创作的融合不仅是创作元素的融合,也是创作形式的融合。
第二,艺术传播方式的大融合。传统的艺术传播方式主要体现为跨屏传播,而如今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在家观看,也可以在电影院观看,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欣赏艺术作品,而观看方式则由观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同时,观看者还可以在各种观看方式之间任意切换。
艺术创作者是以跨屏传播的艺术创作思维进行创作的,而在艺术的传播过程中,观看者可以通过多种传播方式进行多任务化操作。例如,观看者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欣赏影视艺术作品,再通过智能手机评论影视作品。
第三,艺术接受感知和欲望的融合。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艺术的创作、艺术传播与艺术的接受边界也变得模糊不清,艺术创作者、观看者、传播者的身份界定也在模糊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艺术审美需求的提高,人们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通过视觉和嗅觉等进行心理思维乃至意志力的大融合。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人们艺术的观赏感知需求也在不断融合,体现为刺激和情感的融合、需求与欲望的融合等。
融合时代代表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也代表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因此,当前提出的影视艺术教育的拓展也是时代推动的证明,代表着人类不断前进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影视艺术教育时,不能以固定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思维来限定教育的发展步伐。
影视艺术教育可以分为研究和教育两个维度,影视艺术研究与实践关联性不大,有时为了保持研究的缜密性,还需要与实践保持适当的距离,方便研究者思考和研究问题,但在影视艺术教育方面需要与实践密切相连。
影视艺术和实践的融合是时代的发展趋势,艺术教育和影视艺术教育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从适应时代发展到带领实践向前发展,因此,在影视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影视艺术融合思维[1]。
艺术教育在专业分类上包括摄影专业和数字新媒体专业等基础课程,可以推动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如果影视艺术教育专业的教育模式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维,就会导致学生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学习电影的学生单纯学习电影知识,学习电视的学生单纯学习电视方面知识,这种传统的不兼容的专业学习模式难以适应融合时代的艺术融合生态,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驾驭艺术融合状态和思维的能力。
面对当前社会的融合之态,影视艺术专业的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融合思维和融合实践能力;不仅要让学生专注于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也要让其将多种艺术形态和元素进行融合;既专注于知识学习,也注重技能的提高。
除此之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多种艺术形态和艺术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将多种创作元素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可能部分学生的专业化艺术创作水平不高,但擅长对创作元素和创作形态进行整合。例如,在公众号的创作中,很多创作者习惯于应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对要发布的内容进行排版,但具有融合思维的创作人员可能会将短视频和音乐加入自己的创作中,实现多元素融合。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传媒和艺术进行融合,传媒关乎信息的传播和人们的生活实际需要,而艺术是人们精神的需求,将传媒和艺术进行融合,也是艺术完整的表现。当然,这种融合也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相联系。
融合时代的到来,需要加强影视艺术研究和教育来整合多种艺术形态和创作元素,为了实现艺术形态和创作元素的有效整合,人们提出了传媒艺术研究和教育。传媒艺术在艺术创作方式、创作形态及传播方式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特点,而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和广播电视艺术等,也包括一些经过现代传媒技术改造的传统艺术形态。
传媒艺术的出现是艺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会发现,欣赏者很难将艺术图片和艺术电影等进行有效区分,新的艺术形态需要有新的概念对其进行概括,而且单一的艺术形态和教育也难以适应当前融合之局的艺术形式,因此,需要一种创新的、动态的艺术理论教育来发展艺术和教育。
传媒艺术对象的确立,需要从艺术史、艺术理论及艺术批评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与传媒艺术理论相近的二级学科,主要有艺术理论、艺术产业等,虽然传媒艺术与二级理论学科紧密相连,但在研究格局和研究重点方面,传媒艺术有其独特的特性。
第一,与艺术史和艺术产业的学科相比,传媒艺术不仅更注重通过媒介与文化视角来进行传媒艺术史和传媒艺术理论体系的研究,也更注重对传媒艺术实践和创新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第二,与电影学和数字媒体艺术等二级学科相比,传媒艺术更注重自身的艺术与媒介特征的构建,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形态和媒介局限,着重构建综合性的艺术研究格局,致力于从战略层面提升传媒艺术的软实力而开展传媒艺术方面的命题研究。
第三,与传播学和社会学科等学科相比,传媒艺术更加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不会拘泥于艺术传播方式与流程,传媒艺术注重对艺术的生产和传播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
传媒艺术教育在以后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如单一的艺术形态研究者需要理解其他艺术形态,并学习其他艺术形态的知识,这就需要研究者和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专注于其他艺术形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需要加强对传媒艺术的宏观把控和综合运用,还要向其他学科的教育者和研究者请教,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否则会影响传媒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3]。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融合时代的到来,艺术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艺术研究者不能回避时代的要求和艺术发展的趋势,不能固守传统的艺术研究状态和艺术学习形式。广大艺术工作者不仅要专注于某一艺术形态的研究,还要不断地学习其他艺术形式,加深对其他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把握,打破固有的艺术学习和教育方式,将艺术创作元素和艺术形态进行有效融合,形成艺术融合思维,加强艺术融合实践,提高艺术融合实践能力。同时,研究人员要对艺术的发展始终抱有热忱的学习态度,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将艺术的魅力发扬光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