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青绿山水画的语言形成基础

2020-12-07 02:27尹忠民青岛大学
艺术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青绿壁画佛教

□尹忠民 青岛大学

一、对自然景物的真实写照

魏晋时期的士人大夫都热衷于寄情山水,不管是远处的群山还是附近的溪水,山水草木及大自然的青绿之色尽收眼底。近绿远青成为自然界最基本的色调。因此,相沿成习,青绿成为自然景物的色彩特征。竹林七贤、陶渊明等人隐居深山,对自然景物情有独钟,创作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后来画家也通过手中之笔将看到的山水风光记录下来,最传统的青绿山水画就此而生。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中曾言“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惟妙惟肖地表现出风景的美丽轮廓及色彩缤纷的颜色,充满了青绿山水独有的韵律。对自然景物的真实写照,就是刻画并再现风景本来的面貌。在山水画独立成科前,其雏形就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东晋古玉之画,只是在那个时期,画面仍然是“人比山高,水不容泛”的状态,也侧面表现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形象尚未成熟。

二、借鉴重彩人物画的技法

帛画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画面内容大部分是人物,造型元素也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画中。汉代马王堆出土的《T字型帛画》展示了当时重彩绘画的表现手法。在魏晋时期,人物画更多地侧重于塑造自然元素的形式表达,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特殊的装饰色彩,以使画面更加独特。这与西方色彩理论不同,西方绘画的色彩多围绕光与影做文章。他们会在红、黄、蓝三原色的基础上进行调和,以产生不同的色彩关系,并进行选择性运用。而我国在唐宋时期,画家更强调追求自然风景的真实感,着重对眼前风景的一种再现。到明清时期时,画家则更多地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进行创作,突出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世界,在此基础上再对造型进行具体的刻画,使画面线条流畅,色彩丰富,使之有种瞬息万变的感觉。可以说人物画的技法对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画人到画物再到画景,青绿山水画不断发展,不但在技法上有所创新,画面也变得越来越多样,表现的风景也变得更加充满意蕴。

三、佛教美术带来的影响

印度美术在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其独有的笈多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笈多艺术也逐渐传播到中原地区,极大地推动了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并为后来青绿山水画的色彩变化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佛教还丰富了当时民众的生活,成为饱受社会动荡苦难人群的精神支柱。佛教美术也逐渐传入了中国,其中寺院壁画和石窟壁画就是典型的佛教美术,这种外来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绘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画家们开始意识到画面可以运用如此丰富的颜色与技巧。中国画原本的颜色无非红、黑两种,而佛教绘画的色彩非常丰富,且大部分为青绿色,因此,中国画开始逐渐学习接纳色彩上的变化,色彩的运用变得不再单一,如敦煌石窟西魏壁画《狩猎图》、北魏壁画《供养菩萨》及西魏壁画《天宫伎乐》中的色彩丰富多样,融入了蓝、绿、白、黑等从未出现的颜色。不但如此,佛教美术也促进了青绿山水画技法的多样性。例如,通过色彩晕染呈现立体感的“凹凸画法”,以及敦煌第254窟的《降魔变》和《尸毗王本生》等壁画上都体现出的“罩”“烘”“刷”“铺”等技法,都与后来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技法如出一辙。

四、绘画材料产生的影响

中国画在早期多以帛画的形式出现。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元明时期出现了一种不会出现水墨洇渗的纸类,也就是现在的熟宣。到了明朝中期,画家逐渐开始使用具有洇渗效果的生纸。而关于墨的应用,就更为复杂。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前期,画家们并未意识到墨的重要性,加之墨的生产力明显不足,颜色又只是单一的黑色,画家们便没有投入研究。在偶然的机会下,纺工发现墨色有别于植物质颜色的效果,这才逐渐被画家所熟知并应用。

综上所述,早期青绿山水画的语言形成为后来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青绿山水画的演变过程是复杂多样的,但是也是极具魅力的。如何使这一独特的绘画艺术在当今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中国绘画舞台上再次光芒四射,成为广大青绿山水画家们的共同追求。

猜你喜欢
青绿壁画佛教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熊石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飞蛾”修复壁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