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包小莉
衢州是农业大市,是浙江省绿色产业基地,全市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衢州的宣传阵地离不开农村。衢州日报有个“报中报”——《农家报》专版,就是服务“三农”的专版(每周两期,每期一个版),这个专版是衢州农村宣传的主阵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常规的新闻报道手法已很难吸引受众的关注。如何做好农村题材的报道,提升农村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是摆在我们采编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手。
一个好的典型,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针对衢州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状,《农家报》开辟了“新型农民”专栏,专门选取全市农村中那些有一技之长,或有一业之成的农民,作为典型进行报道,把他们的致富经验和就业经历推荐给广大读者。
为此,我们先后推出了《铝合金工改行种粮》《山里农民建宾馆》《油漆工办起来料加工厂》《华墅乡有位高级男保姆》《返乡民工养海狸鼠》等一个个鲜活的衢州新型农民典型。用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感人事迹,去感染和带动他们身边有致富欲望的农民,从而一同走向发家致富之路。由于这样的榜样就在读者身边,加上文章短小精悍、易懂易学,因此形成了一定声势,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农家报》2020年1月14日刊登记者胡宗仁《球川两个女人撑起“幸福事业”》一文,就是写农村妇女在遭遇家庭不幸后,如何从贫困户变身致富能手的典型例子。
该文说的是在常山县球川镇攀月家庭农场的千亩胡柚,平时管理的是两个女人——一对婆媳。农场负责人是婆婆,叫周金花,今年58岁,原本生活条件还不错,可是一场事故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在她38岁那年,丈夫遭遇了车祸,致使下半身瘫痪。当时,家里一个儿子正读初中、一个女儿读小学,还有4个老人需要照顾。为了撑起这个家,周金花起早摸黑上山砍柴,再托人把柴运到衢州卖掉,换回一些购买油盐酱醋的钱,日子过得很是艰辛。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儿子长大娶妻。
因为有了儿媳在家里相帮照料丈夫,2010年,有创业想法的周金花就借了点钱,承包了5亩地开始尝试种胡柚。由于周金花虚心向专家请教,胡柚生长不错,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到了2019年,周金花的胡柚种植规模达到了1000多亩,农场胡柚产量达85万公斤,平均每公斤售价1.4元,一下子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
文章发表后,周金花接到了不少邻村妇女的来电,询问胡柚的管理经验。当地妇联还专们组织了一批农村妇女到周金花的农场里参观学习。
农村题材的写作一定要选择农民身边的报道对象。要知道,农民的想法是最实际的,最信他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就是要用这些“样本”,去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就业、创业,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这样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典型无疑是最受农民读者欢迎的。
有了好的典型,接下去就要考虑报道的角度。好的新闻角度不仅能使受众易于接受,还能提升新闻信息的可读性,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宣传主题属于“命题作文”,农村的新闻报道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另辟蹊径、巧妙构思,去寻找更深层次的、更有说服力的角度,才能吸引读者。
2019年9月26日《农家报》刊登的《“跑腿”村支书的一天》,就是本报记者在江山市张村乡安顶村采访,从记录“跑腿”支书赖水明繁杂而忙碌的一天这个角度,层层推进,刻画出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支书形象。
文中写道:……上午8点多钟,赖水明赶到张村乡政府三楼会议室,和乡干部一起调解处理本村泉水坂自然村村民黄某某房屋在“6·6”洪灾中受损一事。调解工作告一个段落,赖水明就匆匆离开乡政府,驱车回村。途经村口,看到不久前刚修建的通村公路两边堆放着杂物,就立即停下来同一位村干部商量如何清理……中午11点,有不少村民将猕猴桃运到赖水明家里要求帮忙代销售。赖水明顾不上喝一口水,又是联系客户,又是帮助分拣包装……一直忙到下午4点多钟,赖水明又将一车包装好的猕猴桃运到江山市区的中通快递公司。返回村里时,已是夜幕降临。
通过记录赖水明书记一天中处理的一件件小事,以小见大、很接地气,这样的报道更能吸引读者阅读。
再如,在生态家园建设方面的报道,《农家报》刊登的《"丑萌丑萌"的猴子来池淮做客》一文,作者用一件突发事件,从侧面叙述了所在乡镇的生态建设成果,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该文说的是有一天清晨,开化县池淮镇有村民发现一只猴子来到村中“做客”。这是该镇村民当年第二次发现猴子下山了。文中写道:这只猴子是该镇余田畈村的村民发现的,估计是猴子肚子饿了,所以下山到村子里找东西吃。为此,很多村民赶来围观,对着它拍照。猴子大概经常在村附近“溜达”,所以有人凑近了也不害怕……据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只猕猴,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池淮镇是开化县农业大镇,近年来多次发现有猴子下山觅食,正是当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这些珍贵的保护动物频频造访。
全文上下虽然没有一句话是专门描述该镇生态环境建设的,但读者能直观看到该镇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场景。由此可见,一篇角度新颖的文章,可以让一个“老话题”重放异彩,不会让人生厌。
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好的标题是报道的“脸”,能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2019年9月10日《农家报》刊登了《我市一农场“在车间里养鱼”》一文。标题让人产生疑问:鱼怎么会在车间里养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细细读了文章才知道,原来是农场主造了两栋房子,花费了400万元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房子里的水池中用工厂化设施养鱼。
在《农家报》的“走转改”系列中,我写过一篇有关生猪转型的文章《面临生态建设“大考”,李泽村2万头猪如何“突围”》。这个标题把每个村禁止养猪的任务比喻成“大考”,很是吸引人。
好的题目就像一个引子,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农家报》2019年11月21日刊登的《江山一医生辞职回村养牛》一文的标题也颇吸引眼球。该文讲的是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的一位村民从刚开始不懂养牛,到与人合伙养牛,再到独自养牛的创业经历。记者写的原标题为“汪华的养牛经”,编辑看了该文后,发现汪华曾经是一名医生,并在江山市人民医院上过班,就将原标题改成了“江山一医生辞职回村养牛”,读者看到标题就很想读下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