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东军,杜丽萍,赵永生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我国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对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也都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教育作为各行各业执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也须满足大形势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积极寻求新方式、新方法,为国家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技术,应用范围也愈来愈广泛。目前,设有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有800余所,每年毕业生数量众多,但真正能在行业中“生存”下来的人却不多,这个现状与我国工业发展转型对从业人才的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工作有必要在新发展要求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研究与探索。
与本科教学相比,高职教学更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着重在应用技术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对学生开展大力度的教学和相关实训工作。
(1)师资方面。高职院校十分重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从2020年开始,高职院校原则上不在应届毕业生中选聘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还会聘请众多的行企专家或资深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专业教学工作。兼职教师虽然从业经验丰富,但受本职工作影响,无法稳定地成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中坚力量。
(2)教材方面。近些年出现的新形态、工学结合等教材形式,都很好地体现了高职教学突出实践能力的特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从业时对应众多的岗位需求,很难在教材方面完全满足实践需求,尤其是专业基础理论课教材,要体现岗位需求的技术性和实践性更是困难,多数教材现状是本科教材的删减版,只能适应“蜻蜓点水”式的认知教学。
(3)教学方法方面。最典型的是“线上教学”的广泛使用,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预见,线上教学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但线上教学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是课程内容安排问题,线上教学只是一种信息化工具,很多线上资源还处于把课堂教学内容用视频、微课等形式 “照搬”到线上来展示的初级阶段,教学内容无法体现岗位需求的基本矛盾仍没有解决;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实际监管力度被削弱,线上教学无法有效解决玩手机、睡觉等问题,甚至有所加剧,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自律性。如上述问题不能解决,线上教学能否大面积替代课堂教学,及其对实际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还应该被重新定位。
教育教学活动最终是培养好学生,而出发点应是对学情的充分了解。20多年的扩招,在生源选拔方面处于底层的高职院校受到的影响最大,现在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已经不能同20年前相比,随着单招和社招逐渐成为生源主构成,高职已经淡出高考的人才选拔机制,使得高职教育逐步向更广泛的培训式教学发展,面对的是众多“零”基础学生。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提出,行企提出了一专多能化培养人才的新要求,对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高职院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智能控制技术类专业群行企HR及岗位部门领导对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素质需求的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1],其中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分别占比不到5%,动手能力也占比不到10%,其中,企业需求度最高的前四项是团队合作精神、自学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合计占比达73.1%,四项中单项占比最低都超过15%。从图1中不难看出,行企对高职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图1 企业对毕业生素质需求
高职教学在基础条件发生巨大改变的前提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方法不能沿袭以往的经验和方式,必须勇于创新,真正将教学改革推向深水区。
课程是连接教与学的中间媒介,教学改革必须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模块化教学不是新概念,但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如果能科学地规划和使用模块化方法,仍然可以焕发出新的魅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块化应将教学内容同行企需求充分融合,按模块化思想分级设置教学模块。(1)第三级为“基础模块”,主要测重基础理论教学,但是课程内容一定要精减,不能再延续“蜻蜓点水”式教学,要根据上一级的项目任务实际需求进行设置,项目需要什么基础理论,课程就设置什么内容。(2)第二级为“子项目模块”,主要以服务更高一级的项目任务为目的,建立以基础理论应用为主,结合相应专业技术课程内容,形成一个具有多个子项目(即子模块)的模块化系统;第二级子项目的设置最重要的一点是将行企岗位需求与学生的特长喜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融合,初步形成以应用技能学习训练为主要培养目标,可以完成一定专业任务的小团队,项目任务的设置更具实践性。同时,项目任务的完成结果也必须是最高级任务完成的组成部分之一。(3)第一级为“总项目实现”模块,是若干二级模块组合,并以最终完成一个系统性更强的总项目为目标的终极模块,这个阶段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实践模块。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模块化教学[2]一定是要有企业全面参与的以岗位专业培训为主要目的教学过程,根据校企的自身优势和实际需求,每级模块每个子模块的参与度不尽相同。(1)基础模块中高职院校要发挥基础教学的优势,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同时增加与企业的交流,合理精简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并通过企业人员的参与使其更具实用性。(2)子项目模块中,企业人员的参与度应该逐步提升,尤其是专业技术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企业人员要针对岗位需求精准把关,合理设置子模块。(3)总项目模块必须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主导设置,企业人员将全面参与这个模块的实践指导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将此模块的实现过程完全放在企业执行,经过这个过程训练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的相应岗位从事相应的工作。即便无法进入企业开展项目训练,也要大量使用AR/VR/MR等虚拟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训练现实感。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在校学习时间又短,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是不现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块化教学[3]的各个环节必须要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基础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这几个企业最重视的方面进行反复的强化培养。在学校培养阶段,个人能力可以区分高低,但很难用一个具体指标去衡量能力的强弱是否适合企业岗位的需求,因此,需要指导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发掘、引导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要更加了解企业情况,将学生的能力朝有利于岗位从业的方向培养。
经过模块课程教学培养后,学生可以表现出对其专业足够的兴趣,在更高一级、更具实践性的教学培养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更强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们成为一名工匠型高技能人才打好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